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机器人教育课程的引入逐渐成为教育各界关注的热点。智能机器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课堂的良好载体,各种形式的机器人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机器人教育具有的独特的教育性促使机器人教育课程的开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研究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在教育领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研究以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教学设计为研究主题,将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如何对机器人教育类型进行划分,分别采取什么样的上课形式,对它们的课堂进行怎样有效的教学设计以提高教育效果?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辽宁省第13届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开展的契机下,完成了以下工作: 首先,在查阅并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对机器人教育、FLL以及教学设计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 其次,通过对机器人教育课程及课堂进行了分析,从课堂的目的及内容两方面入手,将机器人教育课堂分成两种类型,分别是机器人教育知识型课堂和竞赛型课堂。并探讨了其课堂教学的开展形式。 再次,通过分析,发现了机器人教育课堂及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适合机器人教育开展的FLL的特点以及其教学的独特性,梳理了其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分别整理出了机器人教育知识型课堂及竞赛型课堂的教学设计流程方案。并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案例分析。 最后,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 通过文本的研究,研究者试图对机器人教育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同时提供一个教学设计参考实例,这将为机器人教育者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以推进机器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 课堂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 FLL课堂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G632.4;TP2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一、 选题背景8
- 二、 研究综述8-10
- (一) 国外研究现状8-9
- (二) 国内研究现状9-10
- 三、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0-11
- 四、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1-12
- (一) 研究内容11-12
- (二) 研究方法12
- 本章小结12-13
- 第二章 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3-18
- 一、 相关概念的介绍13-15
- (一) 机器人教育13
- (二) 教学设计相关概念13-14
- (三) 课堂教学设计14
- (四) FLL 的含义14-15
- (五) 研究性学习15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15-17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16
- (二)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6
- (三) 多元智能理论16-17
- (四) 系统理论17
- 本章小结17-18
- 第三章 机器人教育课堂分析18-23
- 一、 机器人教育课程的分析18-19
- (一) 机器人教育课程含义18
- (二) 机器人教育课程内容18-19
- (三) 机器人教育课程实施进程19
- 二、 机器人教育课堂的概述19-22
- (一) 机器人教育课堂分类19-20
- (二) 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开展形式20-21
- (三) 适合课堂教学开展的 FLL 介绍21-22
- 本章小结22-23
- 第四章 机器人教育知识型课堂教学设计23-38
- 一、 机器人教育知识型课堂教学设计23-27
- (一)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23-24
- (二) 课堂教学策略设计24
- (三) 课堂教学组织设计24-25
- (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25-27
- 二、 案例分析27-37
- 本章小结37-38
- 第五章 机器人教育竞赛型课堂教学设计38-54
- 一、 机器人竞赛活动分析38-40
- (一) 机器人竞赛介绍38-39
- (二) 机器人竞赛分类39
- (三) 机器人竞赛中的问题分析39-40
- 二、 机器人教育竞赛型课堂的特点40-41
- (一) 教学目的的特点40-41
- (二) 教学内容的特点41
- (三) 教学过程的特点41
- 三、 机器人教育竞赛型课堂教学设计41-47
- (一) 机器人对抗型竞赛课堂教学设计41-44
- (二) 机器人综合型竞赛课堂教学设计44-47
- 四、 案例分析47-53
-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4-56
- 一、 本文工作总结54
- 二、 不足和进一步工作54-55
- 三、 结束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 2012 年 FLL 挑战赛规则59-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刘志华,张军征;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3 曾祥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5 王丽华;;浅谈经济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J];改革与开放;2012年02期
6 崔世钢,王金城,魏长增,李丽霞,郑桐;机器人与教育改革[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4期
7 舒慧东;;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评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8期
8 马云;房爱莲;;中小学机器人课程目标的初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2期
9 马云;王荣良;;任务分析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20期
10 薛清平;;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误区[J];价值工程;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梅;初中物理“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威;促进创造力发展的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德礼;基于图形化编程的教学机器人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鲁美;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设计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林蓉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宏艳;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媛媛;中小学机器人课程的研究与开发[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振堂;中学智能机器人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文君;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益;STS教育视野下的机器人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