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5:05
本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化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对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化经历了引进——学习——实践——研究——创造的过程,在不断探索中实现了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具体经历了传播引介、深化发展和反思创生三个阶段,并且在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影响,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不断在我国教育领域蓬勃发展,也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从横向看,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实践的影响覆盖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从纵向看,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多元智能理论对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的实践与研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来讲,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下,我国学校教育的人才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育评价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是通过多种途径传入我国并传播推广开来的。加德纳来华访学和我国学者到美国交流学习是多元智能理论传入中国的基本途径之一;翻译和引介相关论著使多元智能理论以文本的形式为我国大批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教育实践使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该理论的落地生根;整合与创生是我国学者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本土改造,使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在中国的“华丽转身”。 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论因素、政策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或促进或抑制着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速度和程度,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研究中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使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得到以下经验与启示:要对理论进行准确的解读并扬弃吸收,要结合中国实际开展行动研究,须注重理论精髓与文化传统的交融,在研究中必须凸显主体意识,探索本土化理论。
【关键词】:教育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国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一、绪论9-13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9-10
- 1. 选题缘由9
- 2. 研究意义9-10
- (二) 相关概念界定10-13
- 1. 多元智能理论10-12
- 2. 中国化12-13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13
- 1. 研究思路13
- 2. 研究方法13
-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13-17
-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3-14
- (二)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14-17
- 1. 新的智能观及其判定依据14-15
- 2.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至少七种智能15-17
- 3. 人的智能是可以开发的,智能的评估受文化环境的影响17
- 三、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及表现形式17-36
- (一) 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过程17-23
- 1.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引介17-19
- 2.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深化与扩展19-21
- 3.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反思与创新21-23
- (二) 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表现23-36
- 1.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研究与实践影响的一般情况23-27
-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普通学校教育影响的具体表现27-36
- 四、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途径36-41
- (一) 加德纳来华访学与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36-37
- (二) 翻译与引介国外相关论著37-39
- (三)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教育实践39-40
- (四) 吸收与创新:我国学者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40-41
- 五、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影响因素41-45
- (一) 理论因素41-42
- (二) 政策因素42-43
- (三) 文化因素43-44
- (四) 社会因素44-45
- 六、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问题与启示45-51
- (一) 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问题45-47
- (二) 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的启示47-51
- 1. 对理论本身准确解读47-49
- 2. 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开展行动研究49
- 3. 注重理论精髓与中国文化传统的交融49-51
- 结束语51-52
- 参考文献52-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荣 ,伍芳辉;与加德纳先生关于“多元智能研究”的问答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霍力岩;沙莉;;“多元智力热”的背后与多元智力理论的“软肋”[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张金秀;;多元智能理论与全球教育转型——2010年北京多元智能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顾明远;;中国教育科学走向现代化之路纪实——纪念共和国建国60周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原;“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年04期
6 梅汝莉;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10期
7 周俊卿;温树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会计双语差异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13期
8 王艳;陈于;;多元智能理论在《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实验课中的运用[J];重庆医学;2012年03期
9 陈庆国;张莹;;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振亭;程会杰;;基于MI理论的教育游戏平衡性设计策略研究:调控困难度[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