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9:19

  本文关键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身处信息时代,我国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而不同于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如远程教育、在线课堂等,在获得用户高度关注的各种贴吧论坛、QQ空间、微博、SNS社区、博客等网络社区中,社区成员通过不断地互动沟通与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彼此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人际联系,养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最终产生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诸如此类具有更开放学习机会与更灵活学习方式的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将会逐步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有力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深度互动是保证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发生”的关键因素,社区成员进行意义协商、知识建构的前提条件。目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深度互动情况如何,影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内容分析法与可视化分析法确定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特别关注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找出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影响因素。首先从影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因素出发,按照Tu和Corry提出的虚拟学习社区三角形理论模型,编制了大学生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的问卷,并在某大学实施问卷的调查。其次,通过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调查的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影响因素。 第三,实证分析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深度互动。首先,选择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案例并参与互动。然后,跟踪记录互动情况并收集相关数据。再次,通过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法,量化分析互动的状况和深度。 第四,结合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案例对影响深度互动的因素进行讨论。首先分析了影响案例深度互动的因素,其次结合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总结影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原则、方法与过程。 最后,本文对研究的成果与贡献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深度互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 网络学习共同体 深度互动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1.1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蓬勃发展10
  • 1.1.2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互动现状10
  • 1.2 研究定位10-11
  • 1.2.1 提出问题10-11
  • 1.2.2 相关概念的界定11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11-12
  • 1.4 研究方法12-14
  • 2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概述14-22
  • 2.1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国内研究现状14-20
  • 2.1.1 研究样本的收集与处理14
  • 2.1.2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热点分析14-18
  • 2.1.3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前沿分析18-20
  • 2.2 关于“互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0-22
  • 2.2.1 国外“互动”研究现状20-21
  • 2.2.2 国内“互动”研究现状21-22
  • 3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22-34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样本收集22-23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22
  • 3.1.2 调查问卷的发放22-23
  • 3.1.3 调查问卷的检验23
  •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23-27
  • 3.2.1 参与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基本情况分析23-25
  • 3.2.2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个体互动行为的分析25-26
  • 3.2.3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互动深度的效果分析26-27
  • 3.3 影响因素分析27-34
  • 3.3.1 知识性因素与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之间的关系27-30
  • 3.3.2 技术性因素与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之间的关系30-31
  • 3.3.3 社会性因素与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之间的关系31-34
  • 4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实证研究34-43
  • 4.1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个案概述34-37
  • 4.1.1 个案的选择与简介34
  • 4.1.2 个案互动深度评价方法的设计34-37
  • 4.2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个案深度互动解析37-43
  • 4.2.1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个案互动层数的深度解析38-39
  • 4.2.2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个案互动内容的深度解析39-40
  • 4.2.3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个案互动整体结构的解析40-43
  • 5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的讨论43-48
  • 5.1 知识性因素影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讨论43-44
  • 5.1.1 知识性因素影响个案深度互动的分析43-44
  • 5.1.2 知识性因素影响深度互动的原则、方法与过程44
  • 5.2 技术性因素影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讨论44-46
  • 5.2.1 技术性因素影响个案深度互动因素的分析44-45
  • 5.2.2 技术性因素影响深度互动的原则、方法与过程45-46
  • 5.3 社会性因素影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的讨论46-48
  • 5.3.1 社会性因素影响个案深度互动因素的分析46
  • 5.3.2 社会性因素影响深度互动的原则、方法与过程46-48
  • 6 总结与展望48-52
  • 6.1 研究总结48-49
  • 6.2 研究贡献49
  • 6.3 研究局限49-50
  • 6.4 研究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2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3 卢强;;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5期

4 黎加厚;赵怡;王珏;;网络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新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5 王陆;;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互动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6 闫莎莎;赵呈领;;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国内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03期

7 胡小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8 黎加厚;;“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团队的成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7期

9 甘永成,王炜;虚拟学习社区多重内涵之解析与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10 严亚利;黎加厚;;教师在线交流与深度互动的能力评估研究——以海盐教师博客群体的互动深度分析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旭涛;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缪静霞;促进在线实践共同体深度互动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3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