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7:18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状况研究
【摘要】:1999年6月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决定》鼓励综合性大学及非师范大学参与教师教育,这一政策的出台打破了原先仅由师范类院校举办师范教育的封闭性师范教育体制,综合性大学及非师范大学纷纷成立教育类学院,设置教育学科,参与教师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追溯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历史变迁的基础之上,重点对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的设置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从设置数量、办学层次及办学类型三个方面对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大学中近三分之一的大学设有教育类学院,设置教育类学院的大学以综合性大学及师范类大学为主;而纵向上又以“985”大学比例居高。从办学层次上看,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达到博士层次、硕士层次及学士层次的比例分别为29%、56%及13%,可见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的办学层次以硕士层次为主,且85%的大学教育类学院达到硕士及以上办学层次,说明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的办学层次总体较高。从学院类型上,本文分别基于办学定位、学院设置基础及学院规模三个方面对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进行了分类,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办学定位:定位于教育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于教师教育,定位于教育科学研究及定位于综合型的教育类学院。其中,教师教育及综合型学院是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的主流。通过对学院设置基础的分析发现,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多为一级学科学院,还有少数二级学科学院的存在。通过对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规模的分类,发现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以中小规模学院为主。且总体而言,教师规模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招生层次越多,学院规模越大;学科基础范围越大,学院规模越大。在对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的设置数量、办学层次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所存在问题的思考:主要是教育类学院设置盲目、混乱、缺乏严格标准:学科专业设置趋同、缺乏特色、范围狭小;以及盲目追求学院功能定位的综合化、多样化。
【关键词】:大学 教育类学院 学院设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2.0;G40-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16
- 一、 问题缘起7-8
- 二、 研究现状8-14
- 三、 概念界定14-15
- 四、 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的数量分析16-44
- 第一节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数量的历史变迁16-30
- 一、 民国形成发展期16-22
- 二、 1952年院系调整至“文革”的消失期22-23
- 三、 “文革”后的再度兴起23-28
- 四、 小结28-30
- 第二节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数量的现状分析30-44
- 一、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数量的概况30-32
- 二、 不同类型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数量32-38
- 三、 不同层次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数量38-42
- 四、 小结42-44
- 第二章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的层次分析44-71
- 第一节 博士层次大学教育类学院44-57
- 一、 达到博士办学层次的“985大学”教育类学院44-48
- 二、 达到博士办学层次的“211”大学教育类学院48-50
- 三、 达到博士办学层次的普通大学教育类学院50-51
- 四、 小结51-57
- 第二节 硕士层次教育类学院57-66
- 一、 达到硕士办学层次的“985”大学教育类学院57-58
- 二、 达到硕士办学层次的“211”大学教育类学院58-59
- 三、 达到硕士办学层次的普通大学教育类学院59-61
- 四、 小结61-66
- 第三节 学士层次教育类学院66-71
- 一、 达到学士学位办学层次的“985”大学教育类学院67
- 二、 达到学士学位办学层次的“211”大学教育类学院67
- 三、 达到学士学位办学层次的普通大学教育类学院67-68
- 四、 小结68-71
- 第三章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的类型分析71-110
- 第一节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基于办学定位的分类71-86
- 一、 以教育技术、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教育类学院71-74
- 二、 以师资培养为主的教育类学院74-80
- 三、 以教育研究为主的教育类学院80-81
- 四、 综合型学院81-83
- 五、 小结83-86
- 第二节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基于学院设置基础的分类86-98
- 一、 以教育学学科门类为基础的教育类学院87-90
- 二、 以教育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教育类学院90-92
- 三、 以教育学二级学科为基础的教育类学院92-93
- 四、 跨学科教育类学院93-95
- 五、 综合性教育类学院95-97
- 六、 小结97-98
- 第三节 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基于办学规模的分类98-110
- 一、 微型教育类学院99-100
- 二、 小型教育类学院100-102
- 三、 中型教育类学院102-104
- 四、 大型教育类学院104-106
- 五、 小结106-110
- 结束语 关于我国大学教育类学院设置的思考110-115
- 一、 设置盲目、混乱,缺乏严格标准110-111
- 二、 学科专业设置趋同,缺乏特色,范围狭窄111-113
- 三、 盲目追求学院功能定位的综合化、多样化113-115
- 参考文献115-119
- 致谢1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峰,高畅;尴尬的教育学和教育学的尴尬[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贺国庆,张薇;英国大学教育学院的课程及教学特征——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胡艳;;新形势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吴永胜;;关于教育学处境的理性阐释[J];时代教育;2007年26期
5 黄崴;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洪成文;美国教育学院认证标准及其特点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陈超;;中美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8 母小勇;;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条件[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侯怀银;李艳莉;;大夏大学教育系科的发展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祝怀新;许啸;;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哈佛、斯坦福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563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6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