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
本文关键词: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的"设计"理念为基础,探讨了多模态课堂教学中语境、意义、模态、媒体等要素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根据该教学理念构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多模态课堂语言教学模式,提出了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法。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学设计和学习设计两个方面完成。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多模态 教学设计 学习设计 多元读写能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项目编号:08BYY030)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非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BWZJ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1.引言“设计”(Design)是近几年多元读写能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术语。张德禄把“设计”定义为“运用所有的符号模态,或符号模态的组合作为符号资源的过程,是在某个交际语境中体现话语的方式”(张德禄,2012)。在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涉及教学设计和学习设计两个方面。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年04期
2 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3 张德禄;;论多模态话语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4 胡壮麟;;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5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6 张德禄;;适用性社会符号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7 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年03期
8 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炎武;罗小娟;;多模态协同在儿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本体价值[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法敏;;创新带来成功——《视听阅读》系列教材策划和推介中的感悟[J];中国编辑;2012年01期
3 李枫;李娜;;论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征及编写理据[J];编辑之友;2012年06期
4 杨洪玉;;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百年校庆标识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5 刘娟;;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才智;2011年08期
6 张丹;;教师专业化与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多模态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7 陈雪松;;大学外语教学课堂设计的多模态理论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汪剑;;大学英语大班课堂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 刘娟;;大学英语精读之多模态话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刘晓琳;;多模态话语协同作用在视频广告中的体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广州;;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角度来看交际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乃军;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电影作品及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郭恩华;篮球赛事网络英语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许祖华;多模态话语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雪;高校英语教学中PPT课件的多模态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向静;图像中的意义与媒体的意识形态:西藏3.14事件新闻图像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陈坦;基于网页阅读的词汇附带习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海宇;上海世博会公益广告中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奕;普利策摄影图片中身份视觉建构的视觉语法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秀丽;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张淑杰;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协同作用下的意义建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2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3 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年04期
4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5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6 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03期
7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02期
8 齐彪;刘海峰;;论设计的必要性[J];文艺争鸣;2010年18期
9 刘淼;王立敏;;在多元合作中实现艺术形式与读写能力培养的整合——美国ArtsLit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建设;2006年02期
10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霞;方伟;;基于学习设计的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小学电教;2009年05期
2 陈Z,;李晓华;;教学设计:从远程教育到第二代在线学习——与加拿大远程教学设计专家迈克尔·鲍尔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2期
3 聂会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7期
4 张豪锋;卜彩丽;;学习设计:信息时代提高学习绩效的关键[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7期
5 魏晓燕;罗晋华;;学习设计理念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07年18期
6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袁德明;马晓绛;陆祥翠;王琛;;学习设计规范应用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和学仁;;利用概念图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探讨[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张攀;张书雯;;浅谈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设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郑淑贞;;合作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基于社会互赖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陈焕东;余先川;罗烨;;E-Learning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与展望[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张丽军;;课程整合——“痛并快乐着"的尝试[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方群;邢程;;网络环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王映学;;论认知负荷理论视野中的课程教学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军;;试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延庆县教科研中心 赵方红;改革教案,功夫下在创新教学设计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李龙;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孙保华;网络教研应融入教师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张圣华;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备课就是备个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 王录邋葛昌明;“七课一反思”使校本教研常态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朱德全 龙登丽;课堂改革:能否基于问题开处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本版编辑 华东师范大学 祝智庭 顾小清 江苏省启东市电化教育中心 查卫平;贴近教师需求促进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杨晓冰;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N];伊犁日报(汉);2007年
10 隔高逢玲;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注意教学设计[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8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婧;问题解决学习的技术支持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严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维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伍正翔;从“祛魅”到“附魅”: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东平;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敬;高一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雪;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蔡奎程;美国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5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6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