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技术接受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技术接受实证分析
【摘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对该网站的采纳和使用。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沉浸理论,分析了影响高校学生接受和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因素。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0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发现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性是影响学生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趣味性,没有发现感知趣味性对用户行为的作用。因此,网站管理者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成绩并促进其使用,保障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成功。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 技术接受 信息质量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1]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网站的建设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实行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萌;;网络教学系统评估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8年15期
2 陈晓毅;;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不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3期
3 王玮;;信息系统采用模型的比较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年12期
4 张凯;陈艳华;;高校精品课程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莘;;《产品开发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2 陈凌;;高职院校旅游类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证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3 苏博;李芒;;“产出式”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探索——以“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4期
4 黄益平;;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1年05期
5 赵芸辉;;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史烽;潘延杰;;TAM在B2C电子商务采纳意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4期
7 陈健;郑一;王玉敏;冯宝成;;论精品课程建设的平台构建与过程监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9期
8 陈健;郑一;王玉敏;戚云松;;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几类用户的权限与过程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7期
9 段钢;徐睿;;单机游戏数字发行平台中玩家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2013年04期
10 范宇峰;陈佳佳;赵占波;;问答社区用户知识分享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丹;王高山;;基于扩展TAM模型的微信用户采纳研究[A];山东计算机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君华;面向搜索引擎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易英;电子商务网络的用户切换成本及其管理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叶许红;信息系统创新实施中的管理者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余翠玲;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宗文;组织内部员工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IT/IS)主动采纳的决策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唐琼;图书馆数字资源选择标准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陈传红;网站制度管控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闫幸;企业微博互动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和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危小超;集成实证和系统模拟的移动商务价值链决策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基于.NET的Google Earth与地学类精品课程网站的集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雪娇;增强精品课程示范性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俊媛;昆明地区自助加油站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曾芳;混合式教学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1年
5 胡阳;中文搜索引擎用户检索习惯问卷调查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6 施华康;消费者对移动支付业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曾裕;公众对政府网站在线办事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陶宗琮;用户满意对网络教育系统接受行为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余翠玲;基于过程视角的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赵志刚;消费者国家文化特征对其网上购物接受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2 黄兆信;以质量为核心,加快精品课程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3 贡福海,王莉;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4 颜洽茂,金娟琴,谢桂红;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8期
5 段善利 ,董振娟;精品课程应着力体现一个“活”字——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8期
6 丁兴富;王龙;冯立国;沈孝苹;田洪滨;金红莲;;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5期
7 曹亮;;论当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8 杨会良,张玉柯;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9 贾雪梅,杨改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若干趋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01期
10 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琳;廖志斌;宋秋莲;;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2 王盛峰;;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1年04期
3 高峰;;教育技术的接受和采纳:几个相关理论的比较[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4 高中印,司志伟;教师教学语言的方式及艺术[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5 周岩;;基于TRA和TAM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1期
6 伍海泉;吴霞;赵金柱;;基于信息质量的教育成本核算与监控机制研究[J];事业财会;2007年06期
7 郅庭瑾;论定量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有限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张伟峰;;浅谈网络与教学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年05期
9 张志远;情感教育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1994年03期
10 任秀华;翟娜;杨晓敏;;基于TAM模型的网络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贵生;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马朝宏;为新乡村建设培育人才[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穆肃;语义网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建模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秀娟;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与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魏晓燕;基于XML的精品课程网站在线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海静;网络学习环境下技术接受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魏雪;初中生数学课堂目标结构、动机信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兴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平台的实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U,
本文编号:677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7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