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外“双重难度”探究——基于重庆市部分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小学数学 切入点:数学教材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12期
【摘要】:一般认为,教材难是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基于对重庆10所城乡小学负责人的半结构式访谈,认为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总体适中,但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原因在于:在中国特定的考试文化语境下,教材表现出"双重难度",即教材自身的"内部难度"以及因考试评价等因素造成的外部"附加难度"。教材的"内部难度"表现在部分内容难度偏大、脱离生活实际和结构不合理,"附加难度"则表现为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考试考得难。其中,"附加难度"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课业负担之"重"。因此,要辩证地认识教材难度与课业负担的关系,减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从教材、教学、考试三方面协同进行,合理修订小学数学教材,科学提升教师教学效能,营造绿色的教育环境。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heavy workload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Based on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ith the principals of 10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Chongqing,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difficul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s is moderate, but the burden on students is still heavy. The reasons ar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specific examination culture,The textbook shows "double difficulty", that is, the internal difficulty of the textbook itself and the external "additional difficulty" caus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examination evaluation.The "internal difficulty"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manifested in the difficulty of some contents, which deviates from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while the "additional difficulty" shows that the teacher is difficult to teach, the students to learn and the examination to be difficult.Among them, "additional difficulty" to a greater extent caused the heavy burden of school work.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ialectical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burden of schoolwork, and to reduce the burden by no means at all. Instead,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to revis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primary schools reasonably, and to scientific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eachers.Create a gree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范德堡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中小学发展性教师绩效统计和测评模型研究”(项目编号:XDJK2014D018)研究成果
【分类号】:G6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丰;;小学数学教材用语必须规范——关于自然数读法的规范用语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06期
2 任全红;;教材钻研的“深入”与“浅出”——关于师范生钻研小学数学教材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 华绪本;;依照小学数学教材,合理进行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2年19期
4 陈春玉;;怎样让小学数学教材充满活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0期
5 吴立宝;杨凡;秦华;;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材调查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6 刘意竹;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1期
7 李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学的基本原则浅论[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8 曾绮霞;;浅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J];中国教师;2013年22期
9 唐晓雄;;小学数学教材的“入”与“出”[J];教书育人;2013年31期
10 董晓杰;;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J];吉林教育;201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志君;;例谈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利用误区及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马庆;;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点滴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3 阿西木机;;数学教育 人文领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4 孙林林;;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5 陈亚苏;;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的思考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刘娟;;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徐艳;;《找规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8 罗雪梅;;小学数学教材的拓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9 刘丽丽;邱彩彩;;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李润泉 张卫国 卢江;小学数学教材60年回望[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万载县第二小学 鲍翠红;利用小学数学教材加强德育[N];宜春日报;2010年
3 王幼文;让渗透教学法『渗』进小学课堂[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新活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田茂全 杨吉成;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典型运用[N];黔西南日报;2012年
6 堆龙丰台小学 仓琼;浅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N];西藏日报(汉);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建福;论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燕;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石利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两种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苏丽卿;新中国小学数学教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侯前伟;小学数学教材适用性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莹;新课程改革下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国钊;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小学学生学习的影响与作用[D];鲁东大学;2012年
8 段丽莎;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集中编排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勇;中、新小学数学教材“数与计算”内容的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10 钟孝钢;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使用现状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2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72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