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科学教学中物理建模课型的建构与实施

发布时间:2018-04-09 02:08

  本文选题:小学 切入点:物理(实体)建模课型 出处:《教育探索》2015年09期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物理(实体)建模课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流程为:聚焦真实世界、建立原型与模型的联系、建立物理模型、建构理性世界。可以"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为例进行说明。在教学中使用该课型时不要把课型当作僵化的模式,要重视理论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Abstract]:Physics (entity) modeling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is a kind of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model. Its main process is to focus on the real worl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totype and model, to establish physical model and to construct rational world.You can explain why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inquiry and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instead of using it as a rigid model.
【作者单位】: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重庆市洋河花园实验小学;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2012-00-005)
【分类号】:G6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静;郭玉英;;物理建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简介[J];大学物理;2013年02期

2 周红;马云鹏;张二庆;;模型与建模在科学教育概念转变中的作用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4期

3 何美;裴新宁;;科学教学中的建模活动:若干概念与研究主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2期

4 王全;母小勇;;模型与建模:国际物理教育新视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03期

5 刘儒德;建模:一种有效的建构性学习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6 张静;郭玉英;姚建欣;;论模型与建模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价值——基于国际物理(科学)课程文件的比较研究[J];物理教师;2014年06期

7 赵萍萍;刘恩山;;科学教育中模型定义及其分类研究述评[J];教育学报;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梅;岳春梅;;人文学科中基于情境学习的“任务驱动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2 袁维新;;基于计算机的建模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李凌云;王海军;陈维维;;物理教学中常用计算机建模软件的比较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4 陈献;;大学生自我定位意识与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4期

5 单文忠;;建模教学与另类物理模型的构建[J];物理教学;2010年07期

6 罗丽;涂艺声;;元建模知识及其高中生物建模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2010年06期

7 周红;马云鹏;张二庆;;模型与建模在科学教育概念转变中的作用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4期

8 蔡铁权;梅尹;;模型、建模与物理教学[J];物理教学;2013年08期

9 王陆;张敏霞;;基于慕课资源的弹性U型转弯教学策略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7期

10 赵萍萍;赵博;刘恩山;;建模教学研究进展及其对理科建模教学的启示——基于学科教学视角[J];教育导刊;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刚;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习环境建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彦辉;数学理解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玉琴;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二庆;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金宝;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雪梅;基于控制论建构主义的思维建模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罗丽;高中生生物元建模知识培养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正中;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钟映雪;运用软件对高中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思维模型建构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何美;基于模型的科学学习及其学习环境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任文俊;黑箱实验情境下学生建构物理模型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静;图画生成对不同认知风格高中生认知负荷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8 吴三香;科学教育中“建模学习”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9 胡丹;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晨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全;母小勇;;“科学史—探索”教学模式的“重演”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7期

2 林国栋;模型方法——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点[J];生物学教学;2004年03期

3 余自强;生物学教育中的模型和模型方法[J];生物学教学;2004年04期

4 何美;裴新宁;;科学教学中的建模活动:若干概念与研究主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2期

5 刘儒德;建模:一种有效的建构性学习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6 文祥;曹志平;易显飞;;科学模型的演进及其认识论特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ColleenMegowan-Romanowicz;许桂清;;物理建模教学模式简介[J];物理教师;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贵民;米志鹃;尹莹;;浅论教师在“案例型”课型教学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07年03期

2 赵睿;;小说教学的常用课型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3年04期

3 罗宏元;;自学课型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4 王镇忠;;音乐课的课型选择与教法改革[J];师范教育;1985年01期

5 孟庆福;;浅谈成人教育数学教学课型的设计[J];成人教育;1986年02期

6 刘革非,李维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八种课型简介[J];教育科研通讯;1987年02期

7 刘革非,李维琪;谈语文八课型教学实验三个教学结构的设想[J];教育探索;1988年02期

8 何南林;论外语课的“课型”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朱艳艳;;“规律探索”教学的基本课型架构[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3期

10 朱红梅;;有效教育哲学方式课型的操作策略[J];广西教育;2014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勤;;唯有“引”得法,方可“学”有效——“引导自学”课型实践例谈[A];2013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春香;;关于语文课中程序课型与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司巍;;浅谈高职英语课课型改革[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赖勇泉;;田径专项教学课型创新与课程资源综合开发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何春歧;;关于采用“体验型”课型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邢丽雯;曹建新;;构建自己这时候字的课型[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7 张道文;;S版《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教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8 付祥武;;“SQC问题导学”课型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9 李术慧;;丰富语文课型 张扬学生个性[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张雪迟;;大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反思[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中 陈连林;为教学内容确定量体裁衣式的课型[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立福;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苏力 本报记者 李建平;“五种课型”改变学生的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任松筠;南京“10分钟课堂”遭质疑[N];新华日报;2006年

5 武穴市实验中学 郭熙月;尊重学生主体 打造全新课堂[N];黄冈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炳亭 特约记者 洪湖;“老铁中”的新路子[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孙文婧;香港读研,机遇几何?风险几何?[N];文汇报;2011年

8 主持 郭瑞;如何改课型[N];中国教师报;2014年

9 孙燕;唤起学生心中的爱[N];黔西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滢;教改背后的专业成长脚步[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陆春芳;基于有效教学的高三地理复习课课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沈立艳;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型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吴晶;分课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佩佩;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李莹;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堂形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4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724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