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在持续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向教育规律靠近

发布时间:2018-04-14 10:10

  本文选题:霍姆林斯基 + 教育理想 ; 参考:《人民教育》2016年24期


【摘要】:正"教育家型校长"不是让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复活与再生",而是能够学习、践行并丰富他们作为教育家所具有的崇高品质、先进思想与伟大精神。在"教育家办学"的呼声中,我回顾任校长十余年所走过的道路,思考我心目中"教育家型校长"的特质及其成长路径,我认为"教育家型校长"不是让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复活与再生",而是能够学习、践行
[Abstract]:The "educationalist principal" is not the resurr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Suhomlinsky, Cai Yuanpei and Tao Xingzhi, but the ability to learn, practice and enrich their lofty qualities, advanced thoughts and great spirit as educationalists.In the voice of "educator running a school", I look back on the road that the principal has taken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nd think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path of the "educator principal" in my mind. I think that "educationalist principal" is not let Suhomlinski.Cai Yuanpei, Tao Xingzhi and other educators "resurrection and regeneration", but can learn, practice
【作者单位】: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小学;
【分类号】:G62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校管理及教师素质[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钟健雄;;苏霍姆林斯基师德观对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修养的启示[J];现代教育;2015年11期

2 徐红;;论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十大素质——基于中外知名校长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2期

3 陶可新;;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爱观及其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年10期

4 张晓蕊;;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及其启示探析[J];学术探索;2011年05期

5 董有志;;苏霍姆林斯基的校长教学领导思想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03期

6 陈红云;;优化教师队伍 创建办学特色[J];云梦学刊;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孝如;;转向学校规模问题的背后[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5期

2 周长军;;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动起来——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J];黄河之声;2011年05期

3 徐建林;;家书抵万金——读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有感[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20期

4 刘小天;;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职业幸福[J];教学与管理;2012年30期

5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值得永存[J];教育与职业;2013年10期

6 ;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J];外国教育动态;1981年02期

7 况平和;教师的爱是打开儿童心扉的钥匙——读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J];外国教育动态;1981年06期

8 龚浩然;黄秀兰;;集体团结与统一的基础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3年02期

9 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夫人向中国同行致谢[J];外国教育动态;1987年03期

10 李秀季;;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彦兴;;苏霍姆林斯基论听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戴方跃;;约谈家长的“一二三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4 孔繁华;王海波;;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人[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5 梁湘东;;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王慧;;一个起点就是一种成功[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余青璐;;我在课题中成长——《教师的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阶段研究感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8 俱爱军;;让思想之花在语文中绽放——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蔡春莲;;我与科研一起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曹春燕;;快乐课堂——谈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鲍东明 苏令;苏霍姆林斯基情结联结两位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 张克昌;夜读苏霍姆林斯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占伟;马新功:做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校长[N];中国教师报;2013年

4 范金豹;苏霍姆林斯基的三个“书籍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陶继新 马新功;打造东方帕夫雷什[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李镇西;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N];江苏教育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高靓;爱孩子是永恒的教育话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教育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陆启威;用教育智慧谱写育人华章[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阿仓;教科社 引进苏霍姆林斯基素质教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程;苏霍姆林斯基品德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虹瑜;苏霍姆林斯基作文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惠璞;苏霍姆林斯基爱情教育思想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冬杰;诗意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研思想[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郭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伦理思想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洋洋;苏霍姆林斯基论公民道德养成的劳动路径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7 宋艳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8 吕雯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研究理论思想与实践经验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董婷婷;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8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748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