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两个建议
本文选题:教材设计 + 统编教材 ; 参考:《人民教育》2017年19期
【摘要】:正从教材设计出发,倡导活动化的教与学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更名并没有改变低段德育课程的性质,而且"活动性课程"特征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强化。这一强化,首先体现在教材的栏目名称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每一课分2-4个栏目,栏目的名称相当于写作的"题眼",直接点明了栏目的内容和教学的组织方式。统编教材编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design ,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advocates the activity from the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life to the moral and the rule of law , the change of the course has not changed the nature of the low - level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 but the " activity curriculum " characteristic is not only weakened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 s column name , but the " activity curriculum " is first reflected in the column nam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 The name of the column is equivalent to the " subject eye " of the writing , which directly points out the content of the column and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the teaching .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分类号】:G62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棋;;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6期
2 金秀叶;;深挖教材设计内涵,实现“教材”的再设计[J];贵州教育;2010年12期
3 冯枚枚;;对“素数和合数”教材设计的理解和处理[J];考试周刊;2010年20期
4 朱开玉;;利用教材设计课外拓展题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32期
5 陈荣兴;精心设计练习 培养思维品质——《琥珀》教法新探[J];江苏教育;1988年13期
6 居学明;;斟酌科学实验设计,提高自主探究效率——对《空气的性质》一课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4年04期
7 蒋建跃;;让主题图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J];辽宁教育;2009年12期
8 关翠珍;以实验教材为主、统编教材为辅进行教改实验[J];江西教育;1981年12期
9 崔前恩;趣味题教法一例[J];安徽教育;1989年Z2期
10 冯长根;;《复数》一章的教学参考意见[J];云南教育;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彦;;信息技术整合让《品德与生活》教学“点石成金”[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严玲艳;;别让《品德与生活》教学失“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时春艳;;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祝你平安》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4 李丹;;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性、活动性及开放性[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蒋国琴;;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转变的几个观念[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叶红;;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为《品德与生活》构建与新课标同步的“生命课堂”[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胡家春;黄明蓉;;《品德与生活》——德育创新的蓝本[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8 吴国芳;;运用多媒体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更感人[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9 赵明霞;;《努力才会有收获》教学设计[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10 王甜;;与信息技术的亲密接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探微[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宿迁市实验小学 黎士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整体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泗阳县众兴镇中心小学 胡瑞;让《品德与生活》回归于生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3 高邮市教育局 秦金星;教学即生活 生活即教学[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孙军;贴近生活的课[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兴化市沈伦中心小学 王兴松;让《品德与生活》回归儿童生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镇江市学府路小学 包松林;充分利用教材 强化品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4年
7 宁夏灵武市第一中学 杨宁宁;从课堂向家庭 社会延伸[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晶晶;面向1:1数字化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余珍萍;整体视角下《品德与生活》主题单元设计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欢;小学《品德与生活》之“儿童生活元素”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雪玲;运用优秀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理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5 邱爱娟;《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径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品德与生活》主题单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梁佳苹;以榜样示范为方法的《品德与生活》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淑霞;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楠;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7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76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