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构的暑假生活——以一所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实践为例
本文选题:课程理论 + 暑假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06期
【摘要】:以Goodlad所提出之课程决定与结构的观点,分析台湾地区一所具有原住民特色的学校,为学生建构的暑假生活及其课程实践过程。透过个案研究法,将访谈数据、文件数据、档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校建构的暑假生活,在课程项目方面包含"暑期阅读与写作营队"、"补救教学(国数英美劳足球)"、"教育优先区之课程(射箭、桌球、石板屋)"、"惊叹乐舞-上海交通大学之夜"、"琉球文化多宝格Okinawa CCC 2016";课程决定层次主要以学校(机构层次)为主,课程决定时会考虑到经费预算的补助(社会层次)及学生需求(个人或经验的层次),最后才考虑到教学层次;暑假生活课程的结构以运作的课程(33天、27.5%)、经验的课程(33天、27.5%)执行天数为最多,正式的课程(21天、17.5%)与知觉的课程(20天、16.67%)次之,在理想的课程方面(13天、10.83%)最少。学校暑假生活课程决策与实践过程,依据不同课程内容与需求而有所差异。
[Abstract]:From the viewpoint of curriculum decision and structure put forward by Goodl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mmer life and curriculum practice of a school with ab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constructed for students in Taiwan. Through case study, the interview data, file data and archival data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summer life constructed by the school included "summer reading and writing camp", "remedial teaching (British American football)", "courses in priority areas of education (archery, billiard)," Stone House) "," Marvel and Dance-Night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Okinawa CCC 2016 of Ryukyu Culture "; curriculum decision level is mainly school (institutional level). Curriculum decisions take into account budgetary subsidies (social levels) and student needs (individual or experiential levels), and finally the teaching level; The structure of summer life courses is as follows: operational courses (33 days), experiential courses (33 days / 27.5 days), formal courses (21 days / 17.5B) and perceptual courses (20 days / 16.6733), followed by ideal courses (13 days / 10.833). The decision-making and practice process of school summer life curriculum a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needs.
【作者单位】: 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62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儒楠;;北京大学本科教育“加强基础”的内涵演变:1980-2000[J];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怡,李岫莲;创建特色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4期
2 刘向峰;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创办一流特色学校[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郑友训;特色学校诠释[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6期
4 邱建国;创建特色学校的条件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9期
5 郑友训;诠释特色学校[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2期
6 金薇薇;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J];贵州商专学报;2001年04期
7 夏向东;如何创办特色学校[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8 潘泽才;小谈特色学校[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Z1期
9 吴为民;特色学校与特色教师[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5期
10 金薇薇;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振修;;增强学校生命力 创办特色学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2 孙兆进;;对建设特色学校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3 任云杰;李贞;;优化常规管理 办好特色学校[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张贵春;;实施精英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5 马凤梅;陈天宇;;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6 李明亮;;丰富主题文化活动 创建航空特色学校[A];2011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发展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7 滕玲玲;张凤翔;;发掘本地资源,铸造特色学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8 徐丽;;与教育同行 办特色学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9 陈宪君;;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10 赵民权;;构建“互助和谐”特色学校的思考和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校长 李桂强;“特色学校”为啥“特”不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记者 李志峰;建设特色学校 校长最关键[N];重庆日报;2010年
3 宋北辰 吴红梅;我省命名50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N];新华日报;2010年
4 农萌忠;论特色学校与校长素质[N];钦州日报;2011年
5 王建强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别滥用了特色学校这个“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毛永彬;广东成功创建百所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N];广东科技报;2013年
7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许锡良;怎样创建特色学校[N];中国教师报;2013年
8 记者 彭华;建好科幻特色学校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N];雅安日报;2013年
9 张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足球特色学校”?[N];广州日报;2014年
10 杭教宣;杭锦旗启动特色学校创建工程[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珍;论特色学校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瑞国;我国特色学校的创建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源源;英国特色学校的课程研究[D];温州大学;2013年
4 杜少君;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君;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6 刘维栋;山东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7 盛楠;台湾地区国民小学特色学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8 俞礼春;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9 何艺燕;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10 郑飞;美国特色学校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99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89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