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说文通训定声》用于形声字教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6-18 20:20

  本文选题:《说文通训定声》 + 汉字教学 ; 参考:《语文建设》2015年17期


【摘要】:本文对形声字教学中如何运用《说文通训定声》在声符研究和同源词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思考:我们可以借助《定声》进行同声符字的系联、表义声旁的分析、形近声旁的辨析和同声旁字形旁的辨析,此外,还可以借助《定声》进行近义声旁的系联。通过这样对各组形声字的示范分析,引领学生把汉字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形声字教学的效率。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make use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phonetic symbols and homologues in the teaching of pictophonic characters: we can make use of "fixed Sound" to analyze the synonyms of synonyms and the side of synonyms. In addition, the synonymous sound sid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help of "fixed sound" to distinguish the shape near the sound side and the synonymous side of the sound side.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and analysis of each group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t can lead students to grasp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whole,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active literac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
【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课题(编号:12YY004)
【分类号】:G6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朴兴洙;;《说文通训定声》在汉字研究上的意义[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2 韩媛媛;;考察《说文解字》中以“w”为声符的一组形声字[J];语文学刊;2012年11期

3 柳燕梅;;汉字教学中部件策略训练效果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4 苏培成;“度”与“渡”的区分——兼谈“度”字的空间义[J];语文建设;2002年04期

5 崔金涛;;“朋”非“友”,“提”乃“掷”——教材注释探微二则[J];语文建设;2013年25期

6 王彤伟;;“永葆”与“永保”[J];语文建设;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琼;《说文通训定声》与汉语同族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骏;;外国人汉字习得研究述评[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2 党静;;对外汉语文字教学研究述评[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华建光;;上古汉语位移成分凸体和衬体的表达机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谢慧蓉;;关于对外汉字教与学的研究述评[J];青年文学家;2011年07期

5 李文涛;;《说文通训定声》索引举例[J];中国索引;2013年01期

6 李文涛;;《说文通训定声》索引举例[J];图书馆杂志;2015年01期

7 徐茗;杨怡;;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对比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莫香;;第二语言汉字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7期

9 傅晓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初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字部件学习策略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钟翠芸;与初级综合教材相配套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朴恩实;韩国学生汉字错字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宁;面向欧美学生的汉字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成银(Khin Thiri Aye);缅甸成人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马舒琦;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秀秀;泰国高中生汉字书写偏误及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飞;智利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口语学习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谢慧蓉;初级对外汉字教材对比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媛;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对汉字部件策略使用的影响[D];中山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丽;;刍议“右文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2 周海霞;;汉语同源词研究历史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朱星;评《说文通训定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5期

4 王宁;论形训与声训——兼谈字与词、义与训在实践中的区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5 黄易青;古汉语词义系统中的量变质变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6 王宁,黄易青;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王宁;;论词的语言意义的特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滕华英;;同源词的认知视角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房建昌;;朱骏声与《说文通训定声》[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10 徐莉莉;朱骏声的“转注”、“假借”说[J];辞书研究;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何书;《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健惠;论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多维视角[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丽萍;《说文通训定声》“口”部引申义系统语义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喜荣;《说文通训定声》中的“说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淑丽;《说文通训定声》声符研究浅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星;评《说文通训定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5期

2 白兆麟;再论《说文通训定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之文字分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祝美好;;《说文通训定声》指事字辨正[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盛九畴;;朱骏声及其《说文通训定声》[J];学术论坛;1979年Z1期

6 汪耀楠;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假借理论和实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7 薛安勤;;《说文通训定声》中的说文[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06期

8 吕玲娜;王桂花;;《说文通训定声》与同源词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2期

9 艾荫范;解保勤;;说“转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赵云霞;;《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船禅二母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琼;《说文通训定声》与汉语同族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何书;《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翟超群;《说文通训定声》假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雯;《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耿娟;《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喜荣;《说文通训定声》中的“说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淑丽;《说文通训定声》声符研究浅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国;《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的声母(唇、牙喉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云霞;《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的声母(舌齿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莉丽;《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入声韵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常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大徐本《说文》中之形声字的改订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6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036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