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在线小学语文阅读测评行为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0 02:34
【摘要】:阅读能力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是决定国家在全球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评价作为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它不仅能够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估和判断,同时能够评价阅读教学质量,为今后阅读教学活动的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然而我国目前的阅读评价存在严重的误区,例如,评价方式单一,未引入现代化的评价工具;评价仅仅体现了甄别结果的功能,忽略了对行为过程的评价,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其原因可能是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收集更多精细客观的数据。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采集和整合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和学习结果数据,从行为角度全面刻画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从而给出深入而科学的评价,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采用序列分析法刻画学生测评行为模式,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学生存在的差异;第二部分是收集学习者在测试过程中的认知数据,以解释测评行为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研究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共计341名。通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系统记录测评过程中的行为数据。针对第一部分研究本文将学生按照性别、成绩划分组别,分别从行为频率分析、测评行为模式、时间指标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行为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女生使用标记功能的次数要多于男生,而男生在选择选项次数要多于女生。对于高低成就组,低成就组学生选择选项次数要显著多于高成就组学生。(2)测评行为模式分析表明,女生倾向于从选择选项转移到标记即CO→MK,男生则是从选择问题转移到标记即CQ→MK。对于高低成绩组而言高成就组在CO→CT行为上显著,而低成就组则不显著。其他行为则没有显著的差异。(3)从时间指标分析可知,女生阅读文章时间要显著多于男生,尤其体现在首次阅读文章时间。高成就组阅读文章时间多于低成就组,同样也体现在首次阅读文章时间指标上。其他时间指标上则没有存在差异。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为进一步解释学生在上述研究存在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放声思维法收集学生在阅读测试过程中的认知数据,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对行为进行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为教师今后的阅读教学提供参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图文】:

界面图,能力评价,界面,学生


3.4研究流程逡逑本研宄参与测试的学生共341人,分布在六个班级。研宄的开展是以班级为逡逑单位,共计六次研宄,历时三周。具体的研宄流程如图3.2所示,步骤一在测试逡逑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先前研究中对学生行为的初步分析生成访谈稿,逡逑其目的是首先预设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以供后续针对学生实际出逡逑现的行为进行访谈,收集放声思维资料。然后选取访谈对象,每个班级选取6人逡逑共计36人并且男女生和高低成就人数均等,值得注意的是高低成就的划分是以教逡逑师提供的期末语文成绩的平均值为标准。步骤二开始测试,在测试前由一名研究逡逑员示范系统的使用流程,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系统,历时约5分钟。步骤三所有学逡逑生登录“小学阅读”系统进入测试模块进行答题,历时约40分钟。在测试过程中逡逑被访谈的学生答题过程会使用“KK”摄像机记录学生的答题行为,以帮助学生在逡逑访谈过程中回忆自己的答题行为。同时每位被访谈的学生会安排一位研究人员在逡逑不引起注意的地方观察学生行为。步骤四测试结gq后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放声思逡逑维访谈并且进行录音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其他的学生则进入问卷调查模逡逑

流程图,流程,班级


逦?逦22S逡逑图3.1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系统答题界面逡逑3.4研究流程逡逑本研宄参与测试的学生共341人,分布在六个班级。研宄的开展是以班级为逡逑单位,共计六次研宄,历时三周。具体的研宄流程如图3.2所示,步骤一在测试逡逑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先前研究中对学生行为的初步分析生成访谈稿,逡逑其目的是首先预设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以供后续针对学生实际出逡逑现的行为进行访谈,收集放声思维资料。然后选取访谈对象,每个班级选取6人逡逑共计36人并且男女生和高低成就人数均等,值得注意的是高低成就的划分是以教逡逑师提供的期末语文成绩的平均值为标准。步骤二开始测试,在测试前由一名研究逡逑员示范系统的使用流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9年06期

2 郑海燕;;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华少年;2019年26期

3 任菲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科普童话;2019年38期

4 温锟民;;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J];科普童话;2019年38期

5 薛薇;;试论“部编本”语文教材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普童话;2019年40期

6 李斯才;;有效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下);2014年08期

7 汪勇;;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盛红满;;“预热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革新;2002年04期

9 单志成;;让语文课堂成为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6年01期

10 路芝;;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5年4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蓉菁;;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策略[A];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2 李金霞;袁正玺;何荣;杜桂华;唐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2018年

3 杜淑玲;孟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2019年

4 王国庆;;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向分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年

5 陈云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A];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C];2019年

6 王安何;杨志林;;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C];2019年

7 陈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的思路[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2019年

8 郑克军;张传立;张亚涛;宋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2017年

9 杭红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年

10 陈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三)[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梁山县大路口乡创新小学 冯红梅;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N];发展导报;2018年

2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 吴荣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N];山西青年报;2018年

3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黑顶小学 张成双;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N];科学导报;2018年

4 山东省高密市崇贤小学 赵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N];发展导报;2019年

5 贵州遵义余庆西部新城城关一小 王德艳;小学语文阅读建议及实践[N];发展导报;2019年

6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解原学区 焦璐;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N];发展导报;2019年

7 山西省永济市实验小学 牛惠波;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9年

8 山西省临汾市西关小学 亢莉;基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N];发展导报;2019年

9 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民族小学 金定喜;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阅读能力[N];科学导报;2019年

10 贵州省盘州市第六小学 李优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N];贵州民族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玉好;贫困县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周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艾;“生活世界”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5 周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六个一备课模式”的调查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年

6 吕舜昌;微课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李一;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8 汪乐;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实践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9 姜航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10 陈静;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1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621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3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