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对提高一年级小学生动商(MQ)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4:2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尊师重教的礼仪之邦,追逐中国梦的步伐从未间断,社会的进步使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虽然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状况有所缓解,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学生军训、体育课、体质检测猝死等事故屡见不鲜,已成为素质教育培养动商、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现代人才的绊脚石,严重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王宗平教授提出动商理念并认为,动商是人类与生俱来、长期潜在、并可以后天培养的一种特质,它与情商、智商同等重要并构成“三位一体”的基本素质。动商理论是建立在身体训练、身体教育观、运动智力、运动智商等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人的身体运动综合能力的理论。狭义的动商是一个商数(数值),它所表现的是个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主观、客观因素影响,适应运动环境变化,高效参与运动的一种能力。广义的动商是指个体在身体(部分身体)活动或者参加体育运动过程展现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对衡量个体认识、开发和表征个体特质有重要参考意义。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指导,依据小学体育教学计划,结合动商理念,确定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的指导思想、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构、教学与评价方法的教学模式,将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融为一体。根据根据王宗平、刘大斌和魏力等人的动商测评体系模型构建思路,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构建本研究的动商测评标准体系,得出动商评价标准。选取动商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的实验组、对照组,根据所制定教学计划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通过对各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得出结论:1、实验组在动商理念指导下的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后,动商水平明显提高,实验前后产生显著性差异(P=0.0320.05)。2、对照组实验后较实验前动商水平有小幅度提高,但并无显著性差异(P=0.7670.05)。3、相比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动商水平均有提高,实验组动商水平提高更明显,且与对照组产生显著性差异(P=0.0470.05)。因此,在落实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阶段,要肯定体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重视动商理念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给予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足够重视,引入动商理念评价体系;体育教学模式要适应新观念新思想的发展,借鉴动商理念的相关思想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掘篮球运动对发展动商水平的作用,加快探索动商培养方法与路径的步伐,逐渐完善动商测评指标体系,为动商体系发展添砖加瓦。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2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
1.1.2 动商理念应运而生
1.1.3 动商理念与我国教育改革相契合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价值与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2.2 动商理论体系的构建
2.2.1 动商理论的起源
2.2.2 动商理论的提出
2.2.3 动商发展的前沿理论
2.2.4 动商理论之我见
2.2.5 动商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2.2.6 动商理论的应用与推广
3 相关概念界定
3.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3.2 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
3.3 动商(MQ)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4.2 实验法
4.3 数理统计法
5 实验设计
5.1 实验对象
5.1.1 实验学校及年级阶段的选取
5.1.2 实验对象的选择
5.2 实验时间及地点
5.3 无关变量的控制
5.4 动商测评标准体系的选择与制定
5.5 教学计划的制定
6 实验实施
6.1 预实验
6.2 实验前测
6.3 教学计划的实施
6.4 实验后测
7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7.1 实验数据整理
7.2 实验数据分析
7.2.1 实验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数据分析
7.2.2 实验组后测与实验组前测数据分析
7.2.3 对照组后测与对照组前测数据分析
7.2.4 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数据分析
8 实验结果
8.1 结果一
8.2 结果二
8.3 结果三
8.4 结果四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一
9.2 结论二
9.3 结论三
9.4 结论四
9.5 建议一
9.6 建议二
9.7 建议三
9.8 建议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8635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2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
1.1.2 动商理念应运而生
1.1.3 动商理念与我国教育改革相契合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价值与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2.2 动商理论体系的构建
2.2.1 动商理论的起源
2.2.2 动商理论的提出
2.2.3 动商发展的前沿理论
2.2.4 动商理论之我见
2.2.5 动商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2.2.6 动商理论的应用与推广
3 相关概念界定
3.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3.2 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
3.3 动商(MQ)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4.2 实验法
4.3 数理统计法
5 实验设计
5.1 实验对象
5.1.1 实验学校及年级阶段的选取
5.1.2 实验对象的选择
5.2 实验时间及地点
5.3 无关变量的控制
5.4 动商测评标准体系的选择与制定
5.5 教学计划的制定
6 实验实施
6.1 预实验
6.2 实验前测
6.3 教学计划的实施
6.4 实验后测
7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7.1 实验数据整理
7.2 实验数据分析
7.2.1 实验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数据分析
7.2.2 实验组后测与实验组前测数据分析
7.2.3 对照组后测与对照组前测数据分析
7.2.4 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数据分析
8 实验结果
8.1 结果一
8.2 结果二
8.3 结果三
8.4 结果四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一
9.2 结论二
9.3 结论三
9.4 结论四
9.5 建议一
9.6 建议二
9.7 建议三
9.8 建议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锋;;动商助推雷军成长为“IT界大佬”[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李红亮;印艳;;动商——人类潜能的认知学探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郭芸静;;人的发展要素:动商、情商与智商的对比分析——动商重要性的视角[J];体育师友;2015年05期
4 段琼;;德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10期
5 张金桥;王健;王涛;;部分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及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10期
6 李井海;;动商理念: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7 张新萍;王宗平;;建构智商、情商、动商三商一体的全人发展理论体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8 王欢;;动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视角——基于认识论浅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5年04期
9 丁轶建;;动商理念在竞技手球中的解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尚云力;;动商——构建健全人格的新理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磊;5-6岁幼儿动商测评量表的初步研制[D];南京体育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858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5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