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视野中小黄小学侗族大歌教学研究
【学位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951;G623.7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过程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现状考察
第一节 学校音乐教育概述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特征
二、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非遗”的内涵及保护传承
一、非遗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二、非遗的传播途径
三、非遗面对的危机
四、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保护
第三节 小黄村学校音乐教育与侗族大歌保护传承的田野考察
一、小黄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二、小黄村侗族大歌及其民间传承的基本概况
三、小黄小学侗歌教学的实地考察
四、小黄小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第二章 小黄村促进侗族大歌传承的学校教学构想
第一节 小黄小学侗歌课程设置与侗族大歌的整体性传承
一、课程设置与侗族大歌自身的整体性传承
二、课程设置与侗族大歌生存空间的整体性传承
第二节 小黄小学侗歌教学内容与侗族大歌的活态性传承
一、生活因素的教学内容对于活态性传承的促进
二、多元教学内容对活态性传承的促进
第三节 小黄小学歌师资源与侗族大歌的原真性传承
一、歌师进校园对原真性传承的促进
二、歌堂作为第二课堂对原真性传承的促进
三、歌师作为音乐民俗中的校外指导对大歌原真性传承的促进
第四节 小黄小学侗歌教学模式与侗族大歌的独特性传承
一、当地特有民俗中的侗歌教学对独特性的促进
二、坚守独特的侗族传统传歌模式
第三章 学校作为音乐类非遗保护主体的职能与要求
第一节 学校作为音乐类非遗保护主体的职能
一、促进非遗本体的传承
二、为传承人的培养打下广泛基础
三、促进非遗生存空间的保护
四、延续传统的传承模式
第二节 学校作为音乐类非遗保护主体的要求
一、以非遗相关理论知识指导、构建学校课程
二、以本土文化传统指导学校课程的具体实施
三、将非遗相关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录节选
附录2·采风调研图片节选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启华;;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J];教育文化论坛;2019年01期
2 陆勇昌;;侗族大歌传承评估体系建设研究[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5年00期
3 陈佳;;山水和音,民族精神:多学科视阈下的侗族大歌[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2016年02期
4 李成龙;吴国峰;;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J];戏剧之家;2017年24期
5 李晓蓉;吴桃波;戴如莲;;论侗族大歌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6 ;侗族大歌[J];公关世界;2017年21期
7 邹建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三江侗族大歌的传承发展探究[J];大众科技;2017年12期
8 曾晓婧;;侗族大歌的传承特点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9 覃佳瑾;;把侗族大歌带入大课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27期
10 韩东;;旅游发展语境下侗族大歌的传承机制研究[J];民族音乐;201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向猛;“非遗”传承视野中小黄小学侗族大歌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白馨月;侗族大歌传承人的活化传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3 孙立青;侗族大歌旅游展演中的文化折扣研究[D];吉首大学;2018年
4 席佩君;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形象推广研究与策划实践[D];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
5 黄菊;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芳芳;侗族大歌歌师的生存困境与出路[D];中南大学;2010年
7 谭厚锋;宰荡村侗族大歌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霍小琼;论侗族歌班、歌师及其在侗族大歌传承中的历史性贡献[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侗族大歌文化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罗晓青;侗族大歌民间传承体系中儿童音乐教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8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5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