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21:48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让每个孩子享受教育带来的福祉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课堂消极沉默作为教育活动中极其微观的现象,潜藏着丰富而又复杂的教育意蕴。探究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动态生成机制及其原因,既是顺应教育公平公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诉求,符合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本研究通过深入Y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发现部分小学生存在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状况,并经常以消极沉默的方式应对课堂教学互动。于是,研究者通过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取13名小学生对其进行课堂观察、访谈和实物收集,并通过对资料的不断归纳、分析,确定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的基本类型,并聚焦3名小学生作为叙事研究的对象。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互动情境中,3名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的程度不同,追根溯源,他们的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关键事件紧密相关,并由此造成不同的个人感受与认知,继而产生相应的行动反应。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存在情境性、阶段性、被动性的特点,且三类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原因既存在个性,又存在共性。在个性因素方面,倾向消极沉默转变为倾向发言型学生主要受家庭教育、互动机会的影响,倾向发...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叙事研究


“沉默的螺旋”假说示意图

示意图,理论预设,示意图


生活世界作为交往活动的背景,可以为交往主体提供理解的原始源泉,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以生活世界为载体,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使交往主体能够相互协调、相互理解,游刃有余地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交往资质是交往个体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表述能够使交往对象明白自己欲表达的观点和想法,交往个体若缺乏交往资质,不具备语句的表达能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就很难让交往对象建立认同感。交往合理性要求交互主体即交互双方相互平等,相互理解,交往双方需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摒弃社会身份地位的差别,尊重对方的话语权,要承认和遵守共同的规范,通过对话协商达成共同的规范和准则。话语行为的有效性包含真诚性、真实性以及正当性三方面,真诚性是指说话者一定要真心、诚实表达他的意思,以便倾听者相信他的话;真实性是指说话者一定要有真实去叙述的意向,使听者可以分享知识内容;正当性指言语者选择的内容本身必须是正确的,1只有行为主体意识到语言有效性的规则,才会在互动过程中达成共识。沉默的螺旋理论解释了意见气候是如何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促使人们根据对意见气候的理解,调整自己的意见,从而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上述各要素相互联系,对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产生起着不同程度地影响。上述理论预设作为研究初期的设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奠定基础,同时,理论预设也会伴随后期研究的不断深入得到修正与完善。本文将在上述理论预设的指导下,深入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探究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形成机制。

流程图,流程,课堂,小学生


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首先,确定研究问题,根据研究问题做好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其次,进入研究现场,利用目的性抽样选定初期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明确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的类型,同时选定每类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类型中最典型的学生。另外,对选定的典型学生进行深度的访谈和课堂观察,并通过与其任课教师、家长、同学的访谈全面了解其课堂消极沉默的状况。再次,运用交往行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为理论指导,得出小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三)研究方法


本文编号:2950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950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