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课程融合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1-07-22 05:34
学科融合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智能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此种组织方式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分裂,提升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未来社会竞争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小学课程设置分化,全科型教师缺乏,课程评价过于单一。这些问题不利于开展学科融合,更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此一现状,只有从课程、制度、评价、学习等方面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实现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文章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0(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
(二)学科融合的意义
1.学科融合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学科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3.学科融合是减轻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必然诉求
4.学科融合是实现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现阶段小学实行学科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设置分化,学科融合难以进行
(二)“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缺乏,学科融合无力承担
(三)课程评价过于单一,学科融合流于形式
三、小学阶段实行学科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课程路径
1.建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分科设置,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二)制度路径
1.进一步完善、落实职前职后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为学科融合提供师资保障
2.改变学校现有教学制度,为学科融合构建合理平台
(三)评价路径
1.评价内容多元化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未来学校变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 曹培杰.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1)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 周东岱,樊雅琴,于颖,于伟,杨君辉.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8)
[3]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 秦瑾若,傅钢善.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4)
[4]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李怀良.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05)
[5]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 王东. 江苏教育. 2017(02)
[6]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全科型教师探讨[J]. 孙新,胡少明. 教育评论. 2014(07)
[7]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 崔颖. 高教探索. 2009(03)
本文编号:3296542
【文章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0(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
(二)学科融合的意义
1.学科融合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学科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3.学科融合是减轻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必然诉求
4.学科融合是实现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现阶段小学实行学科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设置分化,学科融合难以进行
(二)“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缺乏,学科融合无力承担
(三)课程评价过于单一,学科融合流于形式
三、小学阶段实行学科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课程路径
1.建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分科设置,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二)制度路径
1.进一步完善、落实职前职后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为学科融合提供师资保障
2.改变学校现有教学制度,为学科融合构建合理平台
(三)评价路径
1.评价内容多元化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未来学校变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 曹培杰.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1)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 周东岱,樊雅琴,于颖,于伟,杨君辉.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8)
[3]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 秦瑾若,傅钢善.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4)
[4]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李怀良.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05)
[5]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 王东. 江苏教育. 2017(02)
[6]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全科型教师探讨[J]. 孙新,胡少明. 教育评论. 2014(07)
[7]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 崔颖. 高教探索. 2009(03)
本文编号:3296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29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