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科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0 12:37
小学全科教师是为缓解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性缺编而采取的一种培养机制,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因此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小学全科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培养质量。
【文章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12)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现状分析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1 构建多层次、多样性的信息技术课程群
2.2 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3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2.4 定期举办计算机基本技能大赛,提升实践技能
2.5 双师协同育人,实现就业无缝对接
2.6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3 展望和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现状——基于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J]. 黄斌,杨馨宇,周一诺.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20)
[2]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沈建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6)
[3]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 高闰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02)
[4]体育师范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 王小伟.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9)
[5]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高闰青,刘占才.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4)
[6]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高闰青.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7)
[7]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优化探索与实践——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王景. 四川戏剧. 2014(02)
[8]提高信息素养与教育技术能力 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J]. 陈列尊,皮修平,陈卫东.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本文编号:3353510
【文章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12)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现状分析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1 构建多层次、多样性的信息技术课程群
2.2 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3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2.4 定期举办计算机基本技能大赛,提升实践技能
2.5 双师协同育人,实现就业无缝对接
2.6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3 展望和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现状——基于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J]. 黄斌,杨馨宇,周一诺.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20)
[2]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沈建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6)
[3]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 高闰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02)
[4]体育师范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 王小伟.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9)
[5]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高闰青,刘占才.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4)
[6]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高闰青.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7)
[7]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优化探索与实践——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王景. 四川戏剧. 2014(02)
[8]提高信息素养与教育技术能力 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J]. 陈列尊,皮修平,陈卫东.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本文编号:3353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35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