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09:14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阅读教学新模式,通过巧妙设置议题,链接课内外组合文本,重视学生课堂中的集体建构,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仍然比较陌生,且较少真正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为弥补当前单篇阅读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提高阅读素养及阅读能力,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如何促使群文阅读教学逐渐常态化。因此,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梳理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等。第二章从教材编写理念,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方面概述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并梳理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的价值。第三章分析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群文阅读课例,笔者发现大多数群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议题设置不够规范、文本组合缺乏系统性、教学实施过程浅表化三大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提出针对性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解决问题。首先,浅谈议题设置应坚持开放性、可议性、语用性的原则,归纳出求同式、比异式、同异整合式三种文本组合方式,以小学高段部编本教材为分析对象链接课外文本,依据语文学...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求同式文本组合方式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35“比异”不言而喻,即为比较一组文本中的不同之处,可以从观点、情感、表达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这类组合方式比较普遍。比异式的文本组合方式如下图4.2所示:图4.2比异式文本组合方式比如,围绕议题“古诗中的春”,组合的一组文本《江南春》《题都城南庄》《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虽然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但是由于诗人写作时的心情、时间、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有赞美之情,也有伤感之情,都可以展开比较。比异式基本上都是基于这组文本已知的相同之处,将不同之处作为重点。一般相同之处都是基于文本中的人文主题,而不同之处则主要是文本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文本之间的‘异’必须建立在‘同’的基础上,没有‘同’做基础,‘异’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①比较不同之处,在比较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最后通过整合,将比较出的不同点凝聚起来。(3)同异整合式同异整合式是既比较相同之处,又比较不同之处。与比异式不同点在于: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比较,归纳提炼出文本的相同之处,其次比较不同之处,再构建整体的理解结构,最后达成共识。以这种方式组合的一组文本在实际课堂操作时,最好采用群文共读的教学方式,将多篇文本放在一起阅读,才能更快速地发现其中的同与不同,相同之处可以从文本内容展开比较。例如,有的文本都是写人间真情,但是主人公却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写作手法加以呈现,则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①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3.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36进行全面比较,增强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认知和写作方法的理解。同异整合式的文本组合方式如下图4.3所示:图4.3同异整合式文本组合方式于泽元认为:“一些群文是以文本之间的‘同’与‘异’共同发挥作用建立起来的,一般规律是‘以同为骨架’,‘以异为血肉’,也就是相同之处构成了思维联结的一个架构,相异之处则是对这个骨架的丰满和完善。”①在同中比异,这样的组合方式比前两者复杂。实际上,多元化的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开拓思维方式。4.3小学高段群文阅读议题设置与文本组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而且对于小学语文也至关重要。因此,笔者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立足于教材,联结课内外,按照议题设置原则及文本组合方式,进行了以下的梳理与探究:4.3.1语用类在小学阶段,语用类的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学会表达与交流。可以从具体的表达技巧和遣词造句入手,在多文本阅读中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部编本五年级①议题:借物喻人的奥秘②组合文本:《落花生》《白杨》《荔枝蜜》《丑石》③组合方式:求同式①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进展与评析[J]. 吴枝南,杨通知,王海福.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2]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J]. 廖纪元. 辽宁教育. 2019(15)
[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J]. 苏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9)
[4]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 徐娜. 名师在线. 2019(10)
[5]浅谈群文阅读文本组织策略[J]. 傅丽. 才智. 2018(34)
[6]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于杰. 语文建设. 2018(24)
[7]关注选材:“1+X”群文阅读教学“无米之炊”的解决之道[J]. 罗明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6)
[8]“教材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议题确定策略[J]. 胥光茂,郭传金. 教育科学论坛. 2018(14)
[9]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 于保东. 教学与管理. 2018(01)
[10]读写共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视角[J]. 徐飞. 语文建设. 2017(28)
硕士论文
[1]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王兆宁.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 任丽霞.西北师范大学 2017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丽.扬州大学 2017
[4]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 魏小娟.西北师范大学 2017
[5]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谷瑶莲.湖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93960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求同式文本组合方式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35“比异”不言而喻,即为比较一组文本中的不同之处,可以从观点、情感、表达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这类组合方式比较普遍。比异式的文本组合方式如下图4.2所示:图4.2比异式文本组合方式比如,围绕议题“古诗中的春”,组合的一组文本《江南春》《题都城南庄》《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虽然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但是由于诗人写作时的心情、时间、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有赞美之情,也有伤感之情,都可以展开比较。比异式基本上都是基于这组文本已知的相同之处,将不同之处作为重点。一般相同之处都是基于文本中的人文主题,而不同之处则主要是文本中所包含的语文要素,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文本之间的‘异’必须建立在‘同’的基础上,没有‘同’做基础,‘异’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①比较不同之处,在比较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最后通过整合,将比较出的不同点凝聚起来。(3)同异整合式同异整合式是既比较相同之处,又比较不同之处。与比异式不同点在于: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比较,归纳提炼出文本的相同之处,其次比较不同之处,再构建整体的理解结构,最后达成共识。以这种方式组合的一组文本在实际课堂操作时,最好采用群文共读的教学方式,将多篇文本放在一起阅读,才能更快速地发现其中的同与不同,相同之处可以从文本内容展开比较。例如,有的文本都是写人间真情,但是主人公却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写作手法加以呈现,则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①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3.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36进行全面比较,增强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认知和写作方法的理解。同异整合式的文本组合方式如下图4.3所示:图4.3同异整合式文本组合方式于泽元认为:“一些群文是以文本之间的‘同’与‘异’共同发挥作用建立起来的,一般规律是‘以同为骨架’,‘以异为血肉’,也就是相同之处构成了思维联结的一个架构,相异之处则是对这个骨架的丰满和完善。”①在同中比异,这样的组合方式比前两者复杂。实际上,多元化的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开拓思维方式。4.3小学高段群文阅读议题设置与文本组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而且对于小学语文也至关重要。因此,笔者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立足于教材,联结课内外,按照议题设置原则及文本组合方式,进行了以下的梳理与探究:4.3.1语用类在小学阶段,语用类的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学会表达与交流。可以从具体的表达技巧和遣词造句入手,在多文本阅读中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部编本五年级①议题:借物喻人的奥秘②组合文本:《落花生》《白杨》《荔枝蜜》《丑石》③组合方式:求同式①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进展与评析[J]. 吴枝南,杨通知,王海福.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2]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J]. 廖纪元. 辽宁教育. 2019(15)
[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J]. 苏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9)
[4]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 徐娜. 名师在线. 2019(10)
[5]浅谈群文阅读文本组织策略[J]. 傅丽. 才智. 2018(34)
[6]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于杰. 语文建设. 2018(24)
[7]关注选材:“1+X”群文阅读教学“无米之炊”的解决之道[J]. 罗明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6)
[8]“教材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议题确定策略[J]. 胥光茂,郭传金. 教育科学论坛. 2018(14)
[9]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 于保东. 教学与管理. 2018(01)
[10]读写共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视角[J]. 徐飞. 语文建设. 2017(28)
硕士论文
[1]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王兆宁.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 任丽霞.西北师范大学 2017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丽.扬州大学 2017
[4]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 魏小娟.西北师范大学 2017
[5]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谷瑶莲.湖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93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39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