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7:50
目前关于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从长远来看,则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理论分析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内涵特征与要素构成,回答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是什么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培养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基于此,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绪论部分,立足于时代背景和教学实践,在解读《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础上,解释了研究缘起;接着在对教师素养、教学素养、教师跨学科教学以及科学教师培养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后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最后阐述了研究意义。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跨学科教学的内涵、范围、特征以及必要性。首先,从词源角度入手,考察“跨学科”的内涵,并对跨学科概念的演进与发展历程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其次,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特殊性,阐明了“什么是跨学科教学”,并将跨学科教学教师与全科教师进行了区分;再次,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特点的把握,具体论述了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范围;接着,对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师素养”年度发文趋势
绪论3在前人的肩膀上继往开来,这是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①本研究的主要问题需要梳理素养、教师素养、教学素养以及关于跨学科教学的相关研究,并且了解当前关于科学教师培养的相关情况。由于在正文部分笔者对素养、教师素养以及教学素养的内涵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主要对相关研究的其他方面进行综述。1.教师素养的相关研究(1)关于教师素养研究文献数量及主题分布情况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依托,以“教师素养”为篇名进行精准匹配跨库检索,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共检索文献769篇,年度发文走势如图1所示,主题分布如图2所示。图1“教师素养”年度发文趋势图2“教师素养”主题分布①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教师素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关于学科教师素养的研究较为有限,涉及到小学教育阶段科学学科教师素养的研究更为有限。不同教学阶段,目标取向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不同学段、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师素养更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方能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策略,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2.教学素养的相关研究(1)关于教学素养研究文献数量及主题分布情况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依托,以“教学素养”为篇名进行精准匹配跨库检索,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共检索文献138篇,年度发文走势如图3所示,主题分布如图4所示。图3“教学素养”年度发文趋势图4“教学素养”主题分布由图3可知,我国关于“教学素养”的研究从1999年的1篇文献截止到2019年6月1日的6篇文献(根据中国知网显示的预估值,2019关于教师素养的研究文献预计成果17篇),研究情况总体上呈徘徊上升趋势,表明国内学界对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时空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机遇与挑战[J]. 孙荣,袁顶国. 教师教育学报. 2020(02)
[2]“反思性实践者”: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特征解构与路径探讨[J]. 尹坚勤,田燕,陈华. 江苏高教. 2019(12)
[3]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研究[J]. 董艳,孙巍,徐唱. 电化教育研究. 2019(11)
[4]论大学学科概念[J]. 别敦荣.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9)
[5]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J]. 廖金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05)
[6]跨学科教学的误区及理性回归[J]. 田娟,孙振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4)
[7]教育知识觉悟下教师教学素养发展智慧[J]. 崔振成.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4)
[8]论核心素养导向的三大教学观[J]. 余文森.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02)
[9]小学新科学课程标准之“变”及其应对[J]. 左成光,田泽森,王俊民. 基础教育课程. 2019(01)
[10]素质与素养:内涵的演进与逻辑关联[J]. 汤桢子. 基础教育研究. 2018(19)
博士论文
[1]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教育研究[D]. 宋隽.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大学教师发展[D]. 王俊.南京大学 2017
[3]我国中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D]. 赵雪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研究[D]. 张小菊.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 徐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 邓磊.西南大学 2011
[7]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 袁顶国.西南大学 2008
[8]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 赵晓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教师素养分析及优化的研究[D]. 侯婷婷.扬州大学 2019
[2]上海市小学STEM教师跨学科能力的调查研究[D]. 陈小敏.上海师范大学 2019
[3]高中思想政治课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燕.广西师范大学 2018
[4]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素养研究[D]. 孟彩霞.沈阳师范大学 2018
[5]跨学科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娜.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6]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究[D]. 徐彩玉.扬州大学 2017
[7]小学全科教师素养研究[D]. 李婧玮.华中师范大学 2017
[8]初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研究[D]. 薛博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7
[9]TPACK视域下物理师范生教学素养分析[D]. 曹源.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0]跨学科教学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实践[D]. 张冰.海南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5570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师素养”年度发文趋势
绪论3在前人的肩膀上继往开来,这是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①本研究的主要问题需要梳理素养、教师素养、教学素养以及关于跨学科教学的相关研究,并且了解当前关于科学教师培养的相关情况。由于在正文部分笔者对素养、教师素养以及教学素养的内涵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主要对相关研究的其他方面进行综述。1.教师素养的相关研究(1)关于教师素养研究文献数量及主题分布情况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依托,以“教师素养”为篇名进行精准匹配跨库检索,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共检索文献769篇,年度发文走势如图1所示,主题分布如图2所示。图1“教师素养”年度发文趋势图2“教师素养”主题分布①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教师素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关于学科教师素养的研究较为有限,涉及到小学教育阶段科学学科教师素养的研究更为有限。不同教学阶段,目标取向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不同学段、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师素养更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方能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策略,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2.教学素养的相关研究(1)关于教学素养研究文献数量及主题分布情况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依托,以“教学素养”为篇名进行精准匹配跨库检索,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共检索文献138篇,年度发文走势如图3所示,主题分布如图4所示。图3“教学素养”年度发文趋势图4“教学素养”主题分布由图3可知,我国关于“教学素养”的研究从1999年的1篇文献截止到2019年6月1日的6篇文献(根据中国知网显示的预估值,2019关于教师素养的研究文献预计成果17篇),研究情况总体上呈徘徊上升趋势,表明国内学界对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时空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机遇与挑战[J]. 孙荣,袁顶国. 教师教育学报. 2020(02)
[2]“反思性实践者”: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特征解构与路径探讨[J]. 尹坚勤,田燕,陈华. 江苏高教. 2019(12)
[3]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研究[J]. 董艳,孙巍,徐唱. 电化教育研究. 2019(11)
[4]论大学学科概念[J]. 别敦荣.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9)
[5]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J]. 廖金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05)
[6]跨学科教学的误区及理性回归[J]. 田娟,孙振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4)
[7]教育知识觉悟下教师教学素养发展智慧[J]. 崔振成.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4)
[8]论核心素养导向的三大教学观[J]. 余文森.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02)
[9]小学新科学课程标准之“变”及其应对[J]. 左成光,田泽森,王俊民. 基础教育课程. 2019(01)
[10]素质与素养:内涵的演进与逻辑关联[J]. 汤桢子. 基础教育研究. 2018(19)
博士论文
[1]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教育研究[D]. 宋隽.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大学教师发展[D]. 王俊.南京大学 2017
[3]我国中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D]. 赵雪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研究[D]. 张小菊.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 徐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 邓磊.西南大学 2011
[7]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 袁顶国.西南大学 2008
[8]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 赵晓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教师素养分析及优化的研究[D]. 侯婷婷.扬州大学 2019
[2]上海市小学STEM教师跨学科能力的调查研究[D]. 陈小敏.上海师范大学 2019
[3]高中思想政治课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燕.广西师范大学 2018
[4]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素养研究[D]. 孟彩霞.沈阳师范大学 2018
[5]跨学科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娜.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6]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究[D]. 徐彩玉.扬州大学 2017
[7]小学全科教师素养研究[D]. 李婧玮.华中师范大学 2017
[8]初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研究[D]. 薛博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7
[9]TPACK视域下物理师范生教学素养分析[D]. 曹源.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0]跨学科教学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实践[D]. 张冰.海南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55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45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