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结合的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 09:1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普工作应从娃娃抓起。学校与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地。笔者实地调研表明,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能足够的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合作能力。而传统的科技场馆普及教育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但展教分离、重展轻教,不具备学校教育的稳定性且教学内容体系不全。为此,本研究选题“馆校结合的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试图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科技馆的资源优势,将科技馆与学校教育进行优势互补,并让小学科学课程与科技场馆的丰富资源相结合,进行科学的学习活动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对国内外优秀馆校结合案例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然后,对馆校结合的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进行需求分析,通过分别对当前学校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和科技馆教育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学校科学教育和科技...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场馆常见活动形式
馆校结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路线图
图 4-1 馆校结合的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流程在组织教学前应当对教学内容和场馆资源进行分析,这其分析、场馆资源分析和学习形式分析等,通过分析确定场和形式。然后,将选择确定的馆校结合的主题教学活动分以学生为主导的场馆学习两个部分进行,活动设计分为课前者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在课堂上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教点对学生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相关的场馆教学资源介绍,论交流;后者是在科技场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活动,放个人或小组学习单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科技辅导员发现、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时的评价。最后,对课堂和科技场馆的教学与学习进行数结合的探究式活动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反馈到主题的确定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实践:科学教学转型与科学素养提升[J]. 潘洪建.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12)
[2]“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J]. 朱幼文. 中国博物馆. 2018(04)
[3]知识整合视角下的非正式教育活动设计——以“重建血液循环系统”活动为例[J]. 郁志珍,戴歆紫.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03)
[4]以科技馆为代表的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潜力[J]. 刘向东. 今日科苑. 2018(05)
[5]从“假探究”走向“真探究”——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J]. 谢昱圣. 上海教育科研. 2017(12)
[6]对接于课标,区别于课堂——辽宁省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J]. 刘晓峰,于舰.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7(03)
[7]浅谈科技馆教育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启示[J]. 贾煜宇. 科技视界. 2017(12)
[8]馆校结合的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探究——以上海市愚一小学《京韵入门》校本课程为例[J]. 胡宁琳,杨国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12)
[9]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研究[J]. 孙浩.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1)
[10]美国探索馆《参观指南》的设计思路研究——以《光的颜色》参观指南为例[J]. 龙金晶. 科普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中国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D]. 宋娴.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以实践体验为载体的馆校合作研究[D]. 高雨.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 陈晓君.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中学美术教育馆校合作的研究[D]. 阳鑫.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促进馆校结合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与案例设计[D]. 陈盛楠.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博物馆移动学习单生成系统设计与开发[D]. 侯爽.扬州大学 2016
[6]基于科普场馆资源的小学科学活动课程实践研究[D]. 唐小雨.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学习单支持下馆校衔接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D]. 杨艳艳.上海师范大学 2013
[8]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指导之行动研究[D]. 许莉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中英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熊艳.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0004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场馆常见活动形式
馆校结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路线图
图 4-1 馆校结合的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流程在组织教学前应当对教学内容和场馆资源进行分析,这其分析、场馆资源分析和学习形式分析等,通过分析确定场和形式。然后,将选择确定的馆校结合的主题教学活动分以学生为主导的场馆学习两个部分进行,活动设计分为课前者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在课堂上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教点对学生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相关的场馆教学资源介绍,论交流;后者是在科技场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活动,放个人或小组学习单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科技辅导员发现、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时的评价。最后,对课堂和科技场馆的教学与学习进行数结合的探究式活动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反馈到主题的确定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实践:科学教学转型与科学素养提升[J]. 潘洪建.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12)
[2]“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J]. 朱幼文. 中国博物馆. 2018(04)
[3]知识整合视角下的非正式教育活动设计——以“重建血液循环系统”活动为例[J]. 郁志珍,戴歆紫.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03)
[4]以科技馆为代表的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潜力[J]. 刘向东. 今日科苑. 2018(05)
[5]从“假探究”走向“真探究”——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J]. 谢昱圣. 上海教育科研. 2017(12)
[6]对接于课标,区别于课堂——辽宁省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J]. 刘晓峰,于舰.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7(03)
[7]浅谈科技馆教育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启示[J]. 贾煜宇. 科技视界. 2017(12)
[8]馆校结合的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探究——以上海市愚一小学《京韵入门》校本课程为例[J]. 胡宁琳,杨国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12)
[9]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研究[J]. 孙浩.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1)
[10]美国探索馆《参观指南》的设计思路研究——以《光的颜色》参观指南为例[J]. 龙金晶. 科普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中国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D]. 宋娴.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以实践体验为载体的馆校合作研究[D]. 高雨.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 陈晓君.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中学美术教育馆校合作的研究[D]. 阳鑫.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促进馆校结合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与案例设计[D]. 陈盛楠.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博物馆移动学习单生成系统设计与开发[D]. 侯爽.扬州大学 2016
[6]基于科普场馆资源的小学科学活动课程实践研究[D]. 唐小雨.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学习单支持下馆校衔接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D]. 杨艳艳.上海师范大学 2013
[8]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指导之行动研究[D]. 许莉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中英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熊艳.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0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2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