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学地方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28 09:11
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地方课程在全国各省得到了广泛发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课程在地方上的适应问题,丰富了我国相对单一的课程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开辟了道路。地方课程实施是地方课程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但从三级课程实施现状来看,地方课程实施较为滞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影响了我国三级课程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山东省是教育大省,基于山东省小学开展地方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既能深入了解山东省地方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策略指导,也能为我国地方课程实施进一步完善提供经验借鉴。地方课程实施是地方各中小学校将本地区自主开发的地方课程在学校范围内规划开设、安排师资、组织教学、开展评价、配置资源等活动组成的具体实践过程,是实现地方课程价值理念的重要桥梁。地方课程实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适应不同地区对人才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社会发展建设。我国地方课程实施共经历了萌芽阶段(1986—1992年)、初探阶段(1992—2001年)、发展与深化阶段(2001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调查...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方课程助推国家、地方、学生三方发展
(二)地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明显滞后
(三)基于省域开展地方课程实施研究更具代表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意义
(一)充实地方课程实施研究理论
(二)提供地方课程实施策略指导
三、研究综述
(一)地方课程的相关研究
(二)地方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方课程实施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实施
(二)地方课程实施
二、地方课程实施的特征
(一)地域性
(二)开放性
(三)实践性
三、我国地方课程实施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86——1992 年
(二)初探阶段:1992——2001 年
(三)发展与深化阶段:2001 年——至今
第三章 山东省小学地方课程实施现状
一、课程认识的表浅化
(一)课程价值认识不足
(二)课程受重视度偏低
二、师资力量的薄弱化
(一)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二)专业师资素质欠佳
三、课时执行的失范化
(一)公然占用基本课时
(二)变相挪用基本课时
四、实施方式的传统化
(一)实施场所以教室为主
(二)开设方式以整合为主
(三)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五、课程评价的随意化
(一)教师评价较为表面
(二)纸笔测验占比较高
六、资源支持的缺乏化
(一)校外资源支持不足
(二)校内资源相对欠缺
第四章 山东省小学地方课程实施的制约因素
一、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视程度不高
(一)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二)学校实施工作做不到位
二、现有师资水平的专业支持欠佳
(一)职前专业师资培养欠缺
(二)在职培训专业程度不高
三、地方课程实施的配套资源缺位
(一)校外课程资源支持掣肘
(二)校内课程实施环境制约
四、地方课程实施的理论支撑贫乏
(一)课程实施理论研究不深
(二)课程实施实践探索滞后
第五章 山东省小学地方课程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扩充专职师资,提升师资专业素质
(一)专门设岗,扩充专职师资队伍
(二)定期培训,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二、引导多方参与,探索多元实施方式
(一)整合实施,开展教师协同教学
(二)交流合作,共同解决实施难题
三、完善课程评价,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一)三级评价,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二)提高认识,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四、健全资源配置,攻克现实实施难题
(一)多重保障,构建外部保障机制
(二)配套完备,优化内部实施环境
五、强化理论研究,提供具体实施指导
(一)借鉴国外,提升自身研究水平
(二)着眼地方,探索特色实施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653941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方课程助推国家、地方、学生三方发展
(二)地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明显滞后
(三)基于省域开展地方课程实施研究更具代表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意义
(一)充实地方课程实施研究理论
(二)提供地方课程实施策略指导
三、研究综述
(一)地方课程的相关研究
(二)地方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方课程实施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实施
(二)地方课程实施
二、地方课程实施的特征
(一)地域性
(二)开放性
(三)实践性
三、我国地方课程实施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86——1992 年
(二)初探阶段:1992——2001 年
(三)发展与深化阶段:2001 年——至今
第三章 山东省小学地方课程实施现状
一、课程认识的表浅化
(一)课程价值认识不足
(二)课程受重视度偏低
二、师资力量的薄弱化
(一)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二)专业师资素质欠佳
三、课时执行的失范化
(一)公然占用基本课时
(二)变相挪用基本课时
四、实施方式的传统化
(一)实施场所以教室为主
(二)开设方式以整合为主
(三)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五、课程评价的随意化
(一)教师评价较为表面
(二)纸笔测验占比较高
六、资源支持的缺乏化
(一)校外资源支持不足
(二)校内资源相对欠缺
第四章 山东省小学地方课程实施的制约因素
一、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视程度不高
(一)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二)学校实施工作做不到位
二、现有师资水平的专业支持欠佳
(一)职前专业师资培养欠缺
(二)在职培训专业程度不高
三、地方课程实施的配套资源缺位
(一)校外课程资源支持掣肘
(二)校内课程实施环境制约
四、地方课程实施的理论支撑贫乏
(一)课程实施理论研究不深
(二)课程实施实践探索滞后
第五章 山东省小学地方课程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扩充专职师资,提升师资专业素质
(一)专门设岗,扩充专职师资队伍
(二)定期培训,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二、引导多方参与,探索多元实施方式
(一)整合实施,开展教师协同教学
(二)交流合作,共同解决实施难题
三、完善课程评价,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一)三级评价,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二)提高认识,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四、健全资源配置,攻克现实实施难题
(一)多重保障,构建外部保障机制
(二)配套完备,优化内部实施环境
五、强化理论研究,提供具体实施指导
(一)借鉴国外,提升自身研究水平
(二)着眼地方,探索特色实施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653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5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