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清末民初小学修身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7 14:20
  德育的实施关乎社会稳定,民族存亡,其中意义不言而喻。中国古代并未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是通过科举制度下对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的研读,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伦理教化。不过,近代以降在西力东渐的背景下,中国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遭遇亡国灭种的危机。一时间中国社会动荡,人心浮动。随后虽然清帝逊位,民国建立,但如何重塑国民道德仍是清末及民初的重要时代主题。后来的史实证明,中华民族虽然再度遭遇日寇入侵,但不仅同仇敌忾赶走日本侵略者,而且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新陈代谢。而这一切离不开学校德育对国民道德、信仰及认同等方面的塑造。笔者通过研读史料,发现清末民初的德育主要通过修身课程进行,且至1923年被“公民科”取代前,“修身科”作为近代中国首个德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现有研究对于这一问题,特别是小学修身课程的研究仍留有空间。故此,本研究以清末民初小学修身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和文本分析法,根据收集到的清末民初小学修身课程的相关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梳理清末修身课程设立的背景。在内忧外患的合力作用下,清政府推行新政,积极向西方...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二、近代中国创设修身课程的背景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发生危机
    (二)教育功能的拓展及科举制度的式微
    (三)效仿日本学制设立修身课程
三、清末小学修身课程的起步
    (一)清末小学修身课程标准的制定
    (二)清末小学修身课程的教材编纂
    (三)清末小学修身课程的教材内容
    (四)清末小学修身课程的教学实践
四、民初小学修身课程的发展
    (一)民初小学修身课程标准的重订
    (二)民初小学修身课程教材的扩展
    (三)民初小学修身课程教材内容的变更
    (四)民初小学修身课程的教学实践
五、清末民初小学修身课程的意义及启示
    (一)历史意义
    (二)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一)原始资料
    (二)相关著作
    (三)相关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中小学德育教科书百年历史演进及价值嬗变[J]. 陶芳铭.  上海教育科研. 2019(06)
[2]近代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研究[J]. 刘海燕,孙杰.  课程教学研究. 2018(03)
[3]意境空间与性情涵养——清末修身教科书插图中的德育内涵[J]. 王独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4]浅谈民国时期的女子修身教育——以《新制中华修身教科书》为例[J]. 刘东东.  内蒙古教育. 2017(20)
[5]《中華女子修身教科書》與民初女子教育[J]. 侯勵英.  人文中国学报. 2017(02)
[6]《中華女子修身教科書》與民初女子教育[J]. 侯勵英.  人文中国学报. 2017(01)
[7]“旧学”“新知”之际——论清末民初女子修身教科书[J]. 王世光,周耀慈.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4)
[8][第十课] 最彰显作者的课本——蒋著修身教科书[J]. 石鸥,付璐.  课程教学研究. 2016(10)
[9]动荡时期的德育出版物——清末民初的修身教科书研究[J]. 吴琼.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 (02)
[10]清末民初修身思想研究[J]. 王守国.  文学教育(上). 2016(06)

博士论文
[1]晚清民国时期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历史嬗变研究[D]. 赵颖霞.河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初成“新女性”(1900-1915)[D]. 卿丽萍.首都师范大学 2013
[2]民国初期小学女子修身教育(1912-1916)[D]. 吴孝恒.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民国初期女子中学修身课程探究[D]. 马芮.聊城大学 2014
[4]民国时期我国小学课程标准的历史演变[D]. 刘爽.辽宁师范大学 2014
[5]民国前期初小修身教科书研究[D]. 范路路.山东师范大学 2015
[6]近代德育内容演变研究[D]. 徐丹.浙江师范大学 2017
[7]清末民初修身教科书中的国民教育研究[D]. 李晔.华中师范大学 2017
[8]“共和国教科书”《新修身》中的公民教育价值研究[D]. 吴楠.云南师范大学 2017
[9]从修身到公民再到三民主义与党义—民国公民教育课程的演变[D]. 王颖春.北京师范大学 2008
[10]民国初期小学德育教材分析与启示[D]. 陈紫华.广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92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92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