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宋代蒙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17:34
  蒙学在中国古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自周朝开始,有着贵族家庭背景的孩童在七八岁以后,“出就外傅”接受童蒙教育。汉唐时期,蒙学体系越来越成熟,但教育对象的主体仍是贵族子弟比例多,平民子弟比例少的格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比较繁荣的朝代,教育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蒙学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形式。这些特点不仅对宋代的科学文化、教育思想、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并且对明清乃至近代的童蒙教育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对宋代蒙学教材以及蒙学理论等系统进行重点的研究,得出前代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理学家朱熹及其弟子创造出详备的教育系统,对宋代蒙学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儒家知识分子阶级积极倡导童蒙教育并且亲力亲为,编撰了许多方便儿童修习的童蒙书籍,其中思想道德类占很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完善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体系。随着蒙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士人们将理学观念融入到童蒙教育中去,深刻影响着儿童们的思想意识,从而规范他们日常的行为方式。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理学与蒙学体系的相得益彰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后世的教育思想。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论文缘起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 宋代蒙学的理论体系
    1.1 宋代之前的蒙学理论
    1.2 宋代的蒙学理论
2 宋代蒙学教材
    2.1 宋代之前的蒙学教材
    2.2 宋代的蒙学教材
    2.3 宋代蒙学教材的特征
3 宋代蒙学兴盛原因探究
    3.1 统治阶级对蒙学的推动
    3.2 科举制度的变化对蒙学的推动
    3.3 宋代蒙学兴盛的新经济因素
4 宋代蒙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人的儿童观——兼论“近世幼教文化两大路线之争”[J]. 周扬波.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从两宋蒙学教材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 何立新.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3]宋代书院与宋代蜀学[J]. 胡昭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4]古代识字教材《三字经》之研究[J]. 蔡若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03)
[5]略谈宋代蒙学的教材与教法[J]. 樊彩萍.  台州师专学报. 1999(02)
[6]历史类传统童蒙读物的体裁和特征[J]. 徐梓.  史学史研究. 1997(01)
[7]漫说《三字经》[J]. 陆林.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5(01)
[8]评朱汉民《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J]. 王煜.  湖南大学学报. 1991(06)
[9]宋代的蒙学教材[J]. 熊承涤.  课程.教材.教法. 1990(05)
[10]谈宋代神童举[J]. 宋采义.  史学月刊. 1989(06)

硕士论文
[1]宋代新编童蒙读物初探[D]. 潘伟娜.四川大学 2005
[2]简论宋代蒙学教育[D]. 李晖.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01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01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