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6 19:44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个体性格、智力和身体结构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还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与道德规范相悖的社会问题亦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带来冲击与挑战,因此将道德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状态,小学英语学科亦不例外。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英语学科特点,全面深入地挖掘教学过程中隐含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德育价值,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美好品质。本文以学科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情感发展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大环境对德育提出的新挑战入手阐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从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剖析二者结合的可行性。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经研...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1.德育是当今社会大环境的要求
        2.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概念界定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2.学科德育
    (四)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思路
        3.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4.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调查法
        4.课堂观察法
    (七)理论基础
        1.学科德育理论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3.道德情感发展理论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1.社会环境对德育提出新挑战
        2.社会各群体及个人应对新挑战的需要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可行性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中的德育因素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素
        4.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中的德育因素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基本情况
        1.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3.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问题
        1.学校学科德育意识有待加强
        2.教师学科德育素养有待提高
        3.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有待提升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问题的原因
        1.学校缺乏对英语学科德育工作的重视
        2.英语教师缺乏对学科德育能力的培养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对道德内容的自我建构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对学科德育工作的重视
        1.加强校园文化的人文差异性建设
        2.完善学科德育制度和评价指标
        3.加强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培训
    (二)提升教师的学科德育素养
        1.增强英语教师学科德育意识
        2.锻炼英语教师学科德育能力
        3.加强英语教师学科德育艺术
    (三)加强学生对道德内容的自我建构
        1.学生自我建构是学科德育教学的基本追求
        2.加强学生对道德内容自我建构的途径
        3.加强学生对道德内容自我建构的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一)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二)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三)教师与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四)英语课堂观察记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36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36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