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7:01

  本文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变革,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很多问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优秀的数学教学行为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新教师在职业发展初期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通过反思新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正视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反思为新教师教学行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引言,主要论述教学反思对于小学数学新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的关系、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二、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综述教学反思的起源、理论基础、反思策略以及反思层次,同时综述教学行为的国内外研究,分析整理新教师教学行为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找到教学反思与新教师教学行为的联系。界定了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重点概念;三、结合实践,分析案例,得到四大类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反思策略:第一类反思策略是通过课后日记反思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新教师的“自我反思”策略;第二类反思策略是通过同伴互助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反思,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集体反思”策略;第三类反思策略是小学数学新教师在与名师对比中反思自身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新教师的“借鉴反思”;第四类反思策略是借由课题对数学课堂进行反思,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新教师的“研究反思”。并且针对四大反思策略提出相关建议。四、研究结论,四大反思策略是相互融合的,共同促进小学数学新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5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引言9-12
  • 1.1 研究缘起9
  • 1.2 问题的提出9-10
  • 1.3 研究意义10
  • 1.4 研究方法10-12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12-25
  • 2.1 反思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12-20
  • 2.1.1 反思的内涵12-13
  • 2.1.2 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13-15
  • 2.1.3 数学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15-18
  • 2.1.4 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18-19
  • 2.1.5 教学反思的层次19-20
  • 2.2 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研究20-22
  • 2.2.1 教学行为的起源与定义20-21
  • 2.2.2 新教师教学行为的特点21-22
  • 2.2.3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反思能力的研究22
  • 2.3 相关概念界定22-25
  • 2.3.1 教学反思22-23
  • 2.3.2 教学行为23
  • 2.3.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23-25
  • 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四大反思策略源起25-28
  • 3.1 四大反思策略产生的原因25-27
  • 3.2 反思策略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关系27-28
  • 4 反思策略之一:课后日记中就事论事28-35
  • 4.1 课后日记促进“自我反思”28-29
  • 4.2 基于教学行为的反思问题清单的构建29-30
  • 4.3 就事论事式课后反思日记案例30-33
  • 4.4 课后日记中就事论事的相关建议33-35
  • 4.4.1 加强小学数学新教师自我反思意识33-34
  • 4.4.2 提升小学数学新教师自我反思能力34-35
  • 5 反思策略之二:同伴互助中旁敲侧击35-44
  • 5.1 同伴互助促进“集体反思”35-36
  • 5.2 同伴互助中旁敲侧击的反思策略案例36-42
  • 5.3 同伴互助中旁敲侧击的相关建议42-44
  • 5.3.1 建立良性小学数学教师群体互动场42
  • 5.3.2 集体反思促进自我反思42-44
  • 6 反思策略之三:名师对比中举一反三44-49
  • 6.1 名师对比促进“借鉴反思”44-45
  • 6.2 名师对比中举一反三的反思策略案例45-48
  • 6.2.1 举一反三之一:教学重难点的机智化解45-46
  • 6.2.2 举一反三之二:生动的语言拉近学生的距离46-48
  • 6.3 名师对比中举一反三的相关建议48-49
  • 6.3.1 为新教师提供与名师接触的机会48
  • 6.3.2 积极参与名师交流活动48-49
  • 7 反思策略之四:课题研究中借题发挥49-53
  • 7.1 课题研究促进“研究反思”49-50
  • 7.2 课题研究中借题发挥的反思策略案例50-51
  • 7.3 课题研究中借题发挥的相关建议51-53
  • 7.3.1 加强小学数学教师以反思为前提的校本研究51-52
  • 7.3.2 课题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新教师专业发展52-53
  •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53-55
  • 8.1 结论53-54
  • 8.2 研究反思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爱红;;浅谈教师的教学行为[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4期

2 吴玉德;薛勇;颜玉;;试论新形势下高校专业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转变[J];消费导刊;2009年08期

3 吴晓聪;朱玉平;;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变迁及其对教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1期

4 赵建忠;浅谈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J];甘肃教育;2005年03期

5 徐吉华;教学行为失误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05年12期

6 ;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11期

7 刘健;;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20期

8 何云;;教学行为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9年21期

9 樊年林;祁翠花;;打造高效课堂 转变教学行为[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01期

10 李德强;;关注教学行为的深度影响[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春娣;;浅谈新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2 周立;;让作业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彭丽;;改变教学行为 促进素质教育[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姚梅林;杜春丽;杨永宁;;教师的迁移观及其与“为迁移而教”的教学技能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莉萍;;转变教学行为后的实践与收获[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邱新德;;高中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行为与效果的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盱眙县仇集中学 李秀良;转变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实效[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姜堰市大伦中心小学 夏文寿;透视学生思维轨迹 有效调控教学行为[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校长 董君武;教师:优化教学行为体现教学领导[N];文汇报;2009年

4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记者 苏军;“不拖堂”列入教学行为准则[N];文汇报;2011年

6 扶沟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宋春红;对当前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学行为的反思[N];周口日报;2010年

7 元坝区清水小学 熊芸;新课程下教师改变教学行为的探索[N];广元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启富;我市着力规范宣传、招生和教学行为[N];广安日报;2010年

9 河南省临颍县陈庄乡第二初级中学 陈春香;对当前课改背景下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N];学知报;2010年

10 贡嘎县姐德秀镇小学 李剑琴;以改革创新推进师生教学行为的新转变[N];山南报(汉);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颖;高中化学有限教学的教学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牛燕;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博博;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特征和教学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宋彦斌;高中化学优质课教学行为对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金旦;小学四年级数学举例教学行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胡杭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郭贞娴;教师的创新观及其相关教学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建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秋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章婧;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当教学行为剖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6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