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以集中办学为契机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地处边疆藏区的小学,由集中办学带来的好处更加显而易见。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大批村小撤并到乡镇中心校或者分流到县城小学,使得许多村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形成了“空巢”学校,而乡镇学校和县城小学的人数急剧增多,导致了大班额现象的产生。本研究立足于“现状描述与对策建议”的研究考量,首先对云南藏区小学的教育实情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进行描述,并对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主要内容有:首先,引言。主要论述了我国开展集中办学的背景、原因、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分析大班额现象的产生,并对大班额、大班额教学、云南藏区、集中办学等进行了概念界定,对国内外文献对班额的产生、班额大小对教学的影响、大班额策略做了相关述评,并说明了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其次,对云南藏区教育实情进行分析,就云南藏区实施集中办学的背景、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的“三重性”、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的发展状况和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的大班额状况进行了阐述。再次,在对前期调查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选取云南藏区的小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各个群体对大班额教学的态度,并对云南集中办学小学大班额教学师资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现状进行描述。然后,对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讨论,分别对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归结、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归因和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再次,对云南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提出对策建议:一是要规范办学,改善班级组织和管理,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改善硬件设施和规范管理;二是内培外引,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强化激励,巩固现有师资队伍,自主培养,打造民族师资队伍,广招扩引,融合边疆师资队伍;三是多措并举,变革藏区课程与教学,通过重构课堂组织形式,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注重校本课程研发,创新课堂管理模式和变革课堂评价方式,提高大班额教学效果。最后,对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班额教学进行了总结反思。集中办学大班额现象是在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教学现象,目前我国对集中办学大班额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对边疆少数民族特别是藏区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对民族地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云南藏区 集中办学 大班额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论9-25
- (一)问题缘起9-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三)概念界定13-14
- (四)文献综述14-22
- (五)研究设计22-25
- 一、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实情分析25-31
- (一)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背景分析25-26
- (二)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的“三重性”26-28
- (三)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的发展状况28-29
- (四)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的大班额状况29-31
- 二、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现状调查31-41
-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31-32
- (二)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师资条件现状32-34
- (三)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教学过程现状34-37
- (四)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教学环境现状分析37-39
- (五)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教学效果现状分析39-41
- 三、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讨论41-49
- (一)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归结41-43
- (二)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归因43-46
- (三)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的危害分析46-49
- 四、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的对策建议49-55
- (一)规范办学,改善班级组织和管理49-50
- (二)内培外引,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50-52
- (三)多措并举,变革藏区课程与教学52-55
- 五、总结与反思55-60
- (一)研究发现55-56
- (二)研究结论56-58
- (三)研究不足58-59
- (四)研究改进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66-72
- 后记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润波;;让人心焦的“大班额”现象[J];山东人大工作;2003年01期
2 闫江涛;大班额教学环境下学生座位价值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3 张红利;;大班额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5期
4 林宗何;;大班额教学不利因素的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21期
5 李旭林;张宗强;阳锡叶;张海清;龚鹏飞;邓大义;;控制大班额进行曲[J];湖南教育(上);2010年05期
6 言诚;18、大班额弊端知多少?[J];内蒙古教育;2004年03期
7 汪强;大班额,孩子心中的痛![J];河南教育;2004年10期
8 彭永新;换个角度看大班额情况下的合作学习[J];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08期
9 张静;大班额合作学习关注什么[J];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08期
10 杨佩;卢群朋;;消除“大班额”,河南在行动[J];协商论坛;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欧阳学辉;;浅谈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2 周立国;;小学大班额教学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3 林深根;;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湘岳邋通讯员 王继怀;应给中小学“大班额”瘦身[N];光明日报;2007年
2 周丹波;皋兰叫停“大班额”[N];甘肃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万毅 通讯员 向东;为“大班额”瘦身[N];张家界日报;2007年
4 记者 刘华蓉;教育部组织研究解决大班额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包太洋;学校“大班额”现状及对策建议[N];团结报;2011年
6 记者 刘磊;四川 三年内消除中小学大班额[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凌;大班额“消肿”须多管齐下[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沈海;西安大班额“消肿”不容乐观[N];陕西日报;2007年
9 安文涛 (作者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对当前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的思考[N];天水日报;2007年
10 新华社记者 张晓晶邋黄会清;“大班额”之忧[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盼;小学大班额课堂管理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2 王琳;大班额背景下幼儿园一日活动现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彦洁;云南藏区小学集中办学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段桂娟;农村城市化背景下小学大班额英语教学现状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王男;小学大班额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文卉;中学大班额课堂座位安排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齐广平;大班额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华燕;小学大班额英语课堂中学生注意力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4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61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