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一校一拳视角下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4:42

  本文关键词:一校一拳视角下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查拳 济南市小学 一校一拳 三维目标 教学内容 实施策略


【摘要】:查拳起源于山东省冠县,是回族中流传较广的长拳类传统拳术的五大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在中国武术史上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查拳是身体对悠久历史、繁荣文化的一种有形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凝聚的体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提高运动技能、健全人格功能。查拳的传承传播方式有: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为主线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和专业队性质的传承、传播发展模式。自我国农耕文明历史完成自身使命以后,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农村改造的步伐加快、农民务工人员的城市浪潮的掀起,以往小农聚集单位的破裂和重组,使得查拳传承、传播方式的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就有可能转变成为查拳继承、发展、传播的重要场域。当然,武术进学校经历坎坷,从1914年开始到现在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间,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更好的普及和完善学校武术拳种教学,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地方拳种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策略等相关研究,为解决地方拳种进学校、解决校本课程新问题,教育部武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提出过“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试图使地方拳种真正进入学校,并编成为地方学校校本教材,但都因对某一拳种进学校可行性分析不够、研究不充分,没有找到合适的武术进学校的路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查拳发祥于山东省冠县,广泛流传于齐鲁大地的主要城市和乡村。民国初年济南武术传习所中就已经进行查拳传播,由于这一传播,查拳在济南得到了生根基础,并随着时间的发展,查拳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在济南市主要广场、大型小区、回族人民聚集地、多处武术锻炼场所等等都能看到查拳学习、教授、传播的身影。查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任务,有责任担负起教育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任。少年强则中国强,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培养祖国花朵的摇篮,在小学阶段进行武术拳种教育是国家培养强壮少年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查拳在山东发展的很好,济南又作为山东省省会,在济南市小学开展查拳武术教学,查拳进济南市小学并作为济南市武术校本课程建设,构建济南市小学武术教学新体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解决武术教育瓶颈问题是国家教育部门研究学校武术教学和制定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的方针政策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改革政策,这就为完善武术教育,解决小学武术教学实践出现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本研究针对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具体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对济南市小学查拳武术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梳理和解读。以往专家学者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观点,如邱丕相、蔡仲林、吕韶钧、王岗、戴国斌等一批专家学者提出:武术教学目标定位、内容构建上,淡化套路教学的同时,增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武术的文化弘扬;教学上通过武术套路动作变化,找出可以拆招喂招的技术动作,通过招式的理想化演练来强调技击招式的应用。而学校武术教育教学设计欠缺地方性拳种的原汁原味的身影、缺乏传统武术的本真格斗实战内容,对武术拳种套路技术的强化不够,偏离武术教育本真要求;有的地方加了地方武术拳种,但终因该拳种教学实施策略失当,学生学习武术拳种动机激发不够、兴趣培养不足,因此,在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上没有达到“注重礼仪规范习练”、“培养武术学习兴趣”等武术教育的目的。本研究从回归武术教育的本质出发、从继承、发展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质的研究方法、系统辩证思维方法,对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等查拳教育实践路径,依据当前武术教育深化改革提出的“强化套路、突出技击;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新理念作为完善武术教育的改革主题,将探究济南市小学开展查拳校本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立足于查拳作为济南市小学的地方拳种武术校本课程作为研究内容,展开深入具体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一校一拳”是武术拳种多样性、原真性活态传承的有效策略,是“强化套路”的实践路径,是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2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查拳知识、培养习武兴趣;掌握查拳运动技能是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核心;体悟——查拳校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拳的多年习练,体悟较易悟的查拳套路的知识本源、技击规律、技击特点,更好地掌握查拳套路基本知识、培养能“击”能“舞”的技能,另外体悟出查拳的精、气、神等内在的气质层面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不是孤立的,是学生在习练查拳体验过程中的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3在“一校一拳”武术教改新思路指引下,回归武术之本真,在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查拳本真性技击素材选取为主线,选取查拳套路技术体系为五项技能(左右正踢腿、滑步抄、弹腿、捣捶、左右抢背)、查拳套路基本功,(1-2年级)、(3-6年级)各任选取经典查拳套路一个;格斗技术体系为五项技能(左右正踢腿、滑步抄、弹腿、捣捶、左右抢背)、三拳(冲拳、贯拳、抄拳)四腿(踢、踹、蹬、摆)及安全性较高的摔法技术,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的查拳技术知识和查拳文化知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保证教学的渐进性。4实施策略:以培养习武兴趣为宗旨,将“强身健体”理念寓于查拳教学和生活中的实施策略;多方法综合运用、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查拳教学和展演活动的实施策略;形成社会、校长、教师、家长、孩子五位一体的查拳教学综合学力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查拳 济南市小学 一校一拳 三维目标 教学内容 实施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8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4
  • 1.导论14-21
  • 1.1 引言14-19
  • 1.2 研究的目的19-20
  • 1.3 研究意义20-21
  •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34
  • 2.1 查拳的研究21-25
  • 2.2 身体教育研究25-26
  • 2.3 查拳的学校教育研究26-28
  • 2.4 校本课程的研究28-34
  • 3.研究思路与方法34-37
  • 3.1 研究思路34
  • 3.2 研究方法34-37
  • 3.2.1 文献研究法34-35
  • 3.2.2 质的研究方法35
  • 3.2.3 系统辩证思维方法35
  • 3.2.4 教学实验法35-37
  • 4.研究问题37-48
  • 4.1 拳种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研究缘起37-40
  • 4.2 查拳的历史由来及其技术特点40-44
  • 4.2.1 查拳的历史由来40-43
  • 4.2.2 查拳的基本技法、特点43-44
  • 4.3 “一校一拳”武术指导思想的内涵44-46
  • 4.3.1 “一校一拳”解决拳种原真性活态传承45
  • 4.3.2 “一校一拳”解决武术拳种多样性传承45-46
  • 4.4 查拳进济南市小学可行性46-48
  • 4.4.1 民国初期济南市已经进行查拳传播46-47
  • 4.4.2 查拳习练对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起积极作用47-48
  • 5.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48-56
  • 5.1 以人为本是“三维”课程教学目标的本质内涵49-50
  • 5.2 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50-53
  • 5.2.1 学习查拳知识、培养习武兴趣50-52
  • 5.2.2 掌握查拳运动技能是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核心52-53
  • 5.3 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53-54
  • 5.4 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位54-56
  • 5.4.1 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查拳教学中情感表达54-55
  • 5.4.2 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查拳教学中体验感受的价值55-56
  • 6.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内容构建56-60
  • 6.1 济南市现有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构建存在的问题57
  • 6.2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依据57-58
  • 6.2.1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构建57
  • 6.2.2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教育、健身性选择57-58
  • 6.3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查拳套路技术构建58-59
  • 6.3.1 查拳套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58
  • 6.3.2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套路技术教学内容选取的指标58
  • 6.3.3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套路技术教学内容选取指标的实证教学58-59
  • 6.4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查拳格斗技术构建59-60
  • 6.4.1 查拳格斗教学的可行性59
  • 6.4.2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格斗技术教学内容选取的指标59
  • 6.4.3 济南市小学查拳校本课程格斗技术教学内容选取指标的实证教学59-60
  • 7.查拳进济南市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60-62
  • 7.1 以培养习武兴趣为宗旨,,将“强身健体”理念寓于查拳教学和生活中60
  • 7.2 多方法综合运用、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查拳教学和展演活动60-61
  • 7.3 形成社会、校长、教师、家长、孩子五位一体的查拳教学综合学力61-62
  • 8.结论与建议62-64
  • 8.1 结论62
  • 8.2 建议62-64
  • 9.主要参考文献64-69
  • 9.1 中文参考文献64-67
  • 9.1.1 政策文件与著作64
  • 9.1.2 论文64-67
  • 9.1.3 学位论文67
  • 9.2 外文文献67-69
  • 附件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张敏;浅谈武术活动的普及与抵制邪教侵袭[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2 许应荣,刘霓,王宏;中华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俊奇,邹国平;江西居民在全民健身中开展武术活动的特征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4 李印东;武术概念之研究[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年05期

5 李富刚,贾亮;对农村居民开展武术活动重要性的探究[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年05期

6 陈青;;武术是全球化的产物[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1期

7 于振东;;发展武术社团 弘扬传统武术[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2期

8 黄红田;;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看武术的发展[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6期

9 李智斌;;试论高校武术的产业化[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9期

10 黄迎乒;邓方华;张振东;;河南省武术网络信息市场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论武术的个体享用功能及其实现条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刘同为;龚茂富;;身体——武术的场域[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文善恬;刘林箭;张毅;;浙江30个“全国经济百强县”武术发展现状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刘昆;;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村落传统武术流变的制度因素分析——以新W岛透叩盍酱逦餮卸韵骩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郭守靖;;文化视野下孔子的武术精神[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崔慧芳;;《武术基本手型》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7 戴小平;王震;;城市公园体育下对武术开展现状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张琳;周之华;任腾;梁凤云;;刍议新的武术段位制改革[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9 司幸伟;;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发展策略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10 周之华;刘剑欣;;“京武文化”背景下北京传统武术拳种分类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王鹏;我市武术协会成立[N];长治日报;2011年

2 记者 郑红深;中国武协表彰武术十佳[N];人民日报;2000年

3 高飞;武术节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本报记者 于铁成;乐山武术蓬勃发展[N];乐山日报;2006年

5 王霞光;非洲,再掀武术旋风[N];中国体育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蒋亚明;西部行看到武术希望[N];中国体育报;2011年

7 蒋亚明 整理;重视前沿课题 引领武术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卢雁妮;州武术协会成立大会召开[N];黔西南日报;2013年

9 李恒达;崆峒武术轶事(二)[N];平凉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静;发挥武协作用 促进武术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文生;武术之现象学论译[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田学建;人学视野中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成百千;韩国武道馆市场营销分析及武术推广方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梅;影视武术之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2 张乐军;从现代社团发展的趋势探讨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3 聂梦俭;武术与跆拳道推广形式的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孔杰;济南市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汪瑛;当代高校武术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走向澄明之境[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6 张鹏;中国武术人学思想探析[D];苏州大学;2015年

7 王建华;公关对运城地区的武术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任东根;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喜与忧[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梁影影;建国后体育院校《武术》教材沿革与优化[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冯琪;国内武术搏击类电视栏目传播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841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841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