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5:03
本文关键词: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小学 师生关系 关怀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摘要】: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中共十八大报告也要求,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发展除了政策优势外,也抽走了农村的优质劳动力,带走了农村发展资金,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劳动力和资金,乡村凋敝,乡村学校教育式微,乡村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乡村学校学生的主体。撤点并校之后,寄宿制的流行使得寄宿生低龄化,这部分学生常常感到孤独,身心发展受到极大阻碍,乡村学校师生的教学积极性降低,也使得乡村教师陷入困境,对于师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乡村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关注,对于乡村教师自身生存困境的关心,一直是乡村教育研究的热点。而国家政府也相继出台并落实了各项政策,使得目前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可是这并未能完全改进乡村教育落后的事实。198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一一圆桌会议报告》。提出人们应该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世界。而关怀教育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是其主要代表人物。诺丁斯强调教育的目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人生,而关怀是一个教师(作为关怀者)发出关怀、学生(作为被关怀者)认可并回应教师关怀的完整过程。关怀型师生关系倡导一种平等交流、有效互动的师生相处模式,师生之间真诚以待,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关怀和与他人的协同合作中学会回应教师、认识关心,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关怀品质。本研究借鉴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文献研究等方法,研究乡村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构建一个完整的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模型,旨在建立和维系和谐的乡村小学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教学能够在愉悦、积极的氛围中有效展开,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怀中快乐地成长,并且学会回应教师、关心他人,进而培养关怀品质,而教师则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学生对自己的回应中,缓解目前的乡村教师生存困境,从而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本文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当前的理论研究的不足和个人的研究兴趣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而成文。第二部分,乡村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调查乡村小学现阶段的师生关系现状、问题及原因等。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实践调查方法对乡村小学师生关系进行整体把握。第三部分,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建构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概括介绍关怀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等,并从关怀教育理论的角度分析师生关系。第四部分,进行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架构。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关怀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付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关怀,而学生认可、接受并回应教师的关怀。主要体现在认知关怀、身体关怀、情感关怀和伦理关怀上。第五部分,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实践形式。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上。在教学内容上贴近乡村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并引入关怀教育部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教学管理上营造具有归属感的教学环境,树立以教师为首的榜样作用,以维系良好的课堂纪律。从教学实践的各个阶段进行完善,使得乡村小学的师生关系得以和谐,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结语,对研究进行总结,说明本研究的愿望并指出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乡村小学 师生关系 关怀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论9-23
- (一)研究缘起9-11
- (二)概念界定11-14
- (三)文献综述14-19
-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9-20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20-21
- (六)研究重难点及创新21-23
- 一、乡村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23-33
- (一)调查问卷的构思与编制23-25
- 1.调查对象的确定23
- 2.维度划分23-25
- 3.问卷编制(见附录)25
- (二)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25-33
- 1.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5-26
- 2.数据整理26-29
- 3.调查结论29-30
- 4.原因分析30-33
- 二、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33-40
- (一)关怀理论的基本概述33-38
- 1.背景介绍33-35
- 2.关怀理论的基本观点35
- 3.关怀教育的四种方法35-38
- (二)关怀理论视角下的师生关系38-40
- 1.师生是关系中的存在38-39
- 2.关怀是维系关系的基础39-40
- 三、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架构40-50
- (一)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内涵40-45
- 1.乡村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1-43
- 2.教师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43-44
- 3.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构建44-45
- (二)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特点45-50
- 1.人文性45-46
- 2.主体间性46-47
- 3.交互性47-48
- 4.连续性48-49
- 5.情境性49-50
- 四、乡村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实践形态50-63
- (一)教学目的指向师生的发展和关怀关系的建立50-51
- (二)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关怀教育51-55
- 1.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51
- 2.积极开发乡土课程资源51-52
- 3.“身教”也须“言传”52-55
- 4.关注学生反馈教师关怀的能力55
- (三)教学方法上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加有效的师生互动55-58
- 1.使大多数学生投入到教学实践中55-56
- 2.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56-57
- 3.保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57-58
- (四)教学管理要注重榜样形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58-62
- 1.物理环境的设置58-59
- 2.良好课堂纪律的保持59-61
- 3.树立榜样形象61-62
- (五)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的自评62-63
- 1.积极评价学生的关怀行为62
-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62-63
- 结语63-66
- (一)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非正式相处机会63
- (二)学校应给予教师相应的关怀63-64
- (三)家长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角色不可忽视64-65
- (四)对于本研究的自我评价65-66
- 主要参考文献66-74
- (一)著作类(按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66-67
- (二)期刊类(按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67-73
- (三)学位论文类(按作者姓氏拼音顺序排列)73
- (四)外文参考文献(按作者首字母A-Z顺序排列)73-74
- 附录74-80
- 附录1 乡村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74-77
- 附录2 乡村小学课堂观察记录77-80
- 后记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家弘,钟先权;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3 周大平;以学生为中心调整师生关系[J];w挛胖芸
本文编号:841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84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