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是课题"基于汉字学视角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的调查报告。文章主要介绍了调查对象和内容——小学生的错别字,分析了小学生错别字的特点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指出: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引进汉字学知识,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统一起来,是减少错别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关键词】: 小学生 错别字 科学识字 趣味识字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基于汉字学视角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2013B260) 武汉市教育局高教处课题一般项目(20131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23.2
【正文快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阶段是识字写字的关键时期,是掌握汉字规律、形成汉字书写意识的重要阶段。然而,小学识字教学仍然面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东新;汉字的传播与未来发展之走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孙善麟;严建雯;;结构对称汉字提取特点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蔚虹;;汉字的性质综述[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骆小所;;汉字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秦建文《汉字学导论》序[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马显彬;;试析汉字性质认识的误区[J];黑河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刘志基;;汉字书写是书写汉字者的财富[J];社会观察;2013年11期
7 张克;;王凤阳的《汉字学》及其汉字学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01期
8 赵永大;;一部科学地阐述汉字发展史的力作——读王凤阳教授新著《汉字学》[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Z1期
9 刘瑞武;王越男;;汉字学理论的新突破——评《汉字说略》[J];中文自学指导;1995年03期
10 李得春,金基石;汉字文化与朝鲜汉字[J];东疆学刊;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鹃;;汉之前的汉字统一与规范[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连登岗;;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春晓;;执简御繁——六书疏证派汉字教学观之阐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王建勤;;欧美留学生汉字认知与习得的实验报告[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宁福佰;;小议中国文字的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周金声;张茜;;谈国际汉语教师教学汉字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建一;;现代汉语字频测定及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10 王春晓;;《新HSK》一~三级汉字构字状况[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瑞英;增强对汉字与汉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N];光明日报;2009年
2 俐钧;汉字的文化联想[N];光明日报;2010年
3 孙建强;从“汉字英雄”到《汉字英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4 王周文;汉字学教育学专家关注小学识字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任玉敏;汉字的“拆分”与“说解”[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李冬鸽;诸多创新的《汉字学》[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朱钦芦;汉字对称结构检索方案的社会应用意义[N];中华新闻报;2008年
8 中国美术学院 连冕;汉字学基础:关于“设计学”的一些说明[N];美术报;2011年
9 徐德仁;现代汉字学亟待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10 郭珊;发现汉字:民间学者新解甲骨文[N];南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穆萨迪(Md Sady);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李静;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玉梅;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汉字功能论[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明宇;汉字危机下的小学汉字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刘斐;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现象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春霞;蒙古国留学生汉语易混淆同音字使用偏误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Mathieu Vincent Youcef LASSED(马修);当代中国青少年汉字使用状况研究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林嘉宝;清末民初中日文字交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7 邹日阳;早期汉字的设计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贵容;菲律宾华语课堂多媒体汉字笔画笔顺教学研究[D];中山大学;2015年
9 李萍;唐代汉字推广和应用与社会读写机制的关联[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塔玛拉·肖开提;《吐鲁番出土文书》用字研究[D];喀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28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92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