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公共教育视野中的教师思维转向

发布时间:2018-01-04 23:28

  本文关键词:公共教育视野中的教师思维转向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教育 教师思维 公共性 公共性思维


【摘要】:公共教育是具有公共精神、培养公民的教育,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彰显教育公共性需要教师确立以公共性思维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品格,改变个人教育观念中唯经验论的思维、知识论式思维与简单立场思维,确立公共视野、公共责任与公共理性,实现思维品质的公共性转向。从外部条件看,这种转向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作出改变:学校要改变自身的精神气质;教师教育要具有文化内涵;教师评价体制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教师树立公共性思维。
[Abstract]:Public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 with public spirit, cultivating citizens' education, and modern education has obvious publicity. To show the publicity of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establish humanistic character with public thinking as the main content. To change the experiential thinking, the knowledge thinking and the simple position thinking in the personal education concept,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vision, the public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ublic rationality, and to realize the public turn of thinking quality.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turn should be chang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chool should change its spiritual temperament; Teachers' education should have cultural connot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highlight the subjectivity of teachers and guide teachers to set up public thinking.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藏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藏中小学汉族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YJC880011)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冯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北京100191);程东亚|西藏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西藏拉萨850000)。一、公共教育与教师思维公共教育滥觞于古希腊,古希腊的城邦教育将公共福祉、公共的善以及公民美德作为教育的根本诉求,从而使得教育具有强烈的公共色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姜勇;张明红;何敏;;论教师的文化养成[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吴康宁;;为什么学校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靳玉乐;黄黎明;;教学回归生活的文化哲学探讨[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苏尚锋;刘爱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6期

5 刘合荣;;从教育价值视角关怀学生身心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慕天;论思维方式的涵义和结构[J];北方论丛;1994年05期

2 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3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6 左红;;试论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7 孙建华;教师素质——素质教育的生命线[J];班主任;2005年02期

8 刘慧;交往:师生关系的新概念——当代教育转型中师生关系的理论探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靖国平;“生成性课堂”何以可能?[J];湖北教育;2005年Z1期

10 陈依元;思维方式系统五论[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吉标;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学思维方式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海燕;中小学教师思维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永常;略论教师思维观念的转变[J];教学与管理;2002年24期

2 ;书讯[J];人民教育;2008年07期

3 谌安荣;;论教师思维的异化及其超越路径——文化哲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郑三忠;乐建瑞;;现代教学条件下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22期

5 肖新发;教师思维的特征与教师思维学的建构[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魏为q,

本文编号:1380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80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