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0 18:02

  本文关键词:多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出处:《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多民族地区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文化


【摘要】: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是"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新疆师范大学依据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注重本土化和民族化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健全人格,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切实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的开展和各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thnic regions, with modern culture as a guide, focus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loc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the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perfect personality, expand the benefit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BKS071) 新疆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自治区重点学科招标课题)“新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XSQZ0206)、“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现代人格培养”(项目编号:13XSQZ0205)阶段成果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形成了以培养“人格健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全,理性自信,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为中心,心理健会心态,充分说明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康教育网络化、心理咨询常规化、心理健康知识普实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常永才;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一种新趋势:对文化因素的日益重视——对海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评介[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阿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取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4 常永才;文化与心理健康观念的研究:分析的框架与意义[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曾维希;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侯玉波,朱滢;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年01期

7 马丽娟;马建青;;跨文化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苏彦捷,高鹏;亲密关系伴侣在冲突中的行为及其归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杨玉芹;崔茂应;;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调查与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4 杨玉芹;崔茂应;;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调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5 龚坚;刘峥;刘衡;;双原理导向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关世杰;;思维方式差异是影响中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维度[J];编辑学刊;2010年02期

7 位俊芹;;青少年思维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03期

8 张知旭;;中国传统思想对高校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影响[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张向葵,丛晓波;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10 黄彩文;于爱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凯;张力为;;道与术:中国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黄胜;从“逃学”到“向学”[D];西南大学;2011年

7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江丽;中学生身体不满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艳;中庸思维对员工合作竞争态度、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4 白帆;中国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对责任归因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多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基础强化阶段教育问题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梅枝;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宇晨;“烛”与CANDLE国俗语义的认知对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晓红;大学生道家应对思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廖嵘;苏北高职生在苏南求学过程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胜天;在京朝鲜族青年跨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常永才;美日中小学学生指导模式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3 黄爱梅;试论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4 程孟瑾;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常永才;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一种新趋势:对文化因素的日益重视——对海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评介[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6 黄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7 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马进;邢海燕;;甘肃省少数民族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郑一筠;谈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民族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10 张培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心理浅谈[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清;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主要任务[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罗昌勤;;从文化宽容视角探析多民族地区民间矛盾的形成及调解策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02期

3 吴云;;多民族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祝国超;;西南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机制研究——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为例[J];求索;2011年02期

5 李敬;;我国多民族地区县域协同治理之道[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赵飞;蔡有清;;努力构建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贺琳凯;;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治理成本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罗昌勤;;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探析多民族地区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J];前沿;2012年11期

9 林聪;;多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整体性治理研究[J];学术论坛;2012年06期

10 李金叶;;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构建和谐社会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尼加提·艾买提;;论民族地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贺灵;;新疆各民族文化和谐与出版[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晓荣 王彦斌;创新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记者 王瑟;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项目取得丰硕成果[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潘玲;青海为多民族地区社会系统建设提供了示范[N];青海日报;2014年

4 罗娟;专家研讨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提升党在多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N];青海日报;2014年

6 王燕飞;云南大学“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开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蒋勇、特约通讯员 张晓黎;武警云南总队 武警八七五0部队构建科技练兵协作网[N];解放军报;2001年

8 西北师范大学;加强学生党建 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师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文化基础[N];兵团日报(汉);2014年

10 惠朋;和谐幸福之源[N];青海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小军;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李晓曼;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宝明;多民族地区集体行动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李柏霖;云南多民族地区征地冲突协调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孝耀;边疆多民族地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和芳;边疆多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优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菲;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六观”教育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6 苏荣辉;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7 李红敏;孟连县多民族联合自治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6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06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