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对教师教学研究的另一种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25 05:12

  本文关键词: 教师教学研究 备课 上课 教后记 听评课 读书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科学研究相比较而言,教学研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应当融入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自觉、专业生存智慧和专业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解读教师的教学研究,备课是一种决策性、策略性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性、实验性研究,教后记是一种反思性、经验性研究,听评课是一种比较性、诊断性研究,读书是一种更新观念和寻求支点的创生性、能力性研究。
[Abstract]:Compar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research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ers' daily teaching work and become a kind of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urvival wisdom and professional lifestyle. In this sense, reading teachers' teaching research, lesson preparation is a kind of decision-making, strategic research, class is a clin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teaching postscript is a kind of reflection. Empirical research, listening and evaluation is a comparative, diagnostic research, reading is a new concept and seek fulcrum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发生学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0YJA880030)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姻张典兵英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斯腾豪斯“教师即研究者”思想的提出,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机遇。但是,从现实的教育实践来看,人们对这一思想却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教育研究就是如专家学者那样进行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究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庆晖;李如密;;课堂教学研究的“类融合”及其价值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桂玲;;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学习兴趣淡薄分析及对策探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徐子芳;王金香;王庆平;;增强教学亲和力,提高教学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张明晶;;80后青年语文教师的迷失与救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袁利;;浅谈素质教育下“和风细雨”式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王婉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王有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苗培周;杨晶;王彤;;学研结合,培养和训练高师学生科研能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赵庭;;家校合作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张荣花;;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情感教学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孙立梅;;谈师范院校学生资料积累技能训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沈会成;;学困生的转化与预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张峰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5 董朝霞;张译文;;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设计[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6 陈志高;黄军强;;化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转化的培养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C];2014年

7 贺燕燕;;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之我见[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单小娥;;加强语感培养、提高语文素养[A];2012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马丽华;;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体育科研》2008年第4期(总第112期)[C];2008年

10 冷玉斌;;建设校园电子社区 推动教育管理转型[A];201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化学习现场观摩研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智;高校新资助政策及其实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晗;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丽艳;再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布白手法的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清;刘绍春;;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2年01期

2 蔡盈洲;;解析对话型问题教学模式[J];黑河学刊;2011年10期

3 马智君;提问在对话教学中的正确运用[J];湖南教育;2003年23期

4 陈荣;刘胜利;;基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5 陈尚达;;对话教学与反思性思维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蔡春,扈中平;立足于“关系”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7 吴康宁;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8 周兴国;;对话教学:有待进一步澄清的几个问题——对当前对话教学理论研究的审视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7期

9 刘海霞;;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问现状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10 徐文彬;高维;;教学研究向何处去?——“教学研究的发展空间”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1年第1~4期《教学研究》总目次[J];教学研究;2001年04期

2 全德;论二战前国外的教学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李国芝;;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研究课的偏差与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李德林;徐继存;;当前教师教学研究的澄清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5 葛文庆;范钦亮;;校本教学研究的动因与特征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6 韩永平;;关于理想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3期

7 段俊霞;刘义兵;;论我国教学研究范式的现状、问题与走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6期

8 高村,泰雄,侯锦s,

本文编号:1462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62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