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与新教师入职适应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新教师 入职适应 出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教师的入职适应一直受到国家、地方、社会和学校的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影响教师职业适应的重要环境变量,对于新教师来说亦是如此。本研究主要参照美国心理协会编制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设计更加具体的衡量指标,重新编制了符合教师群体的量表;同时编制了新教师入职适应的量表,继而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与新教师入职适应之间的关系。希冀基于此,提升新教师的入职适应能力,促进内在路径的教师专业发展。
[Abstract]:The orientation of new teachers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the state, local, society and school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i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 that affects teachers' occupational adaptation. This study mainly refers to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scale developed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nd designs a more specific measurement index to recompile the scale which accords with the teacher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scale of new teachers' entry adaptation is compiled, 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new teachers' adaptation is discussed. It is hoped that the new teachers' ability to adapt to new teachers' entry will be improved based on this. Promote the internal path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面对新形式下的教育变革,教师能否顺利实现其专业适应和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和众多主题中,新教师入职适应的地位不言而喻,这将直接影响到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路径和效果。许多专家学者比较重视教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明帅;;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汪明帅;;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诱变事件”[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3 王小棉;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兼析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4期
4 胡惠闵;;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6期
5 陈会昌,胆增寿,,陈建绩;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的编制及其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3期
6 马玉霞;张兵;;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林凤;;浅谈高职酒店旅游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2 卢乃桂;陈峥;;赋权予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卢乃桂;王晓莉;;析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专业”维度[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姜勇;;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黄明东;论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6 朱宁波;现代国外高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7 卢乃桂,操太圣;立法者与阐释者:大学专家在“校院合作”中角色之嬗变[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8 张勇;;在路上,教师以怎样的姿态前行[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9 苏红;;关键事件:抵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11期
10 卢乃桂,操太圣;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祖云,刘敏;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2 谢俊贵;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经济地位再分化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3 董新良;;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测评研究——以社会分层理论为依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3期
4 许岩;;关于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调查研究——父亲参与教养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特点[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宫秀丽;刘长城;魏晓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权利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1期
6 王甫勤;;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J];社会;2012年02期
7 石田浩,胡健;学历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日、美、英间的比较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07期
8 李家永;学校风气及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J];外国教育动态;1991年05期
9 胡荣;社会经济地位与网络资源[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10 闫春娥;;中国民众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宜霖;黄希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幸福指数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程刚;陈艳红;张大均;;大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指标的构成及特点[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陈艳红;程刚;张大均;;大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间的完全中介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彼得·亚当斯;迈克尔·D.赫得;丹尼尔·麦克范登;陈燕武;;健康、财富与才智——健康和社会经济地位的直接因果路径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5 王一竹;赵玉芳;;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成员阅读攻击性图片的ERP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杨金花;金盛华;;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贫富差距知觉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郝懿;;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8 彭燕飞;李圆圆;裴若琪;李林;;死刑态度问卷编制及法学和非法学大学生调查[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吴文汇;杨璐;彭富华;姚静;邹丽玲;刘岽;蒋鑫;李觉;高兰;瞿介明;Steven M.Kawut;荆志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社会经济地位与预后密切相关[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周雅颂;张卫;谢晓东;万丽芬;;社会经济地位与澳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甫勤 同济大学社会学系;健康不平等:社会分层研究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寅珊;肢体语言也显“身家”,富家子弟相对“不礼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单羽青;亚太地区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低于男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4 杨菊华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N];中国人口报;2011年
5 王克迪(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哲学部);违规现象与社会存在[N];科技日报;2000年
6 陈锦霞;推进国内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靳晓燕;农民工“城乡边缘化”日益突出[N];光明日报;2014年
8 特约评论 一叶;“打车软件”现象凸显 “数字鸿沟”拉大趋势[N];企业家日报;2014年
9 戴带;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有利于净化医疗环境[N];医药经济报;2005年
10 编译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朱荟;美貌与地位:择偶模式中的交换假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仲亚琴;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与中老年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周靖;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思姝;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园家长期望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王雪燕;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中国居民的健康不平等[D];厦门大学;2014年
3 张婧;美国印裔和华裔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王一竹;高低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攻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李润红;中学生社会经济地位、控制能力与经济不平等解释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魏燕希;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网络与健康不平等[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单;昆明市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琦;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5~6岁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媛;母亲控制策略与3岁儿童顺从行为的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蕾;动态测验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认知改变和学业促进[D];宁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9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6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