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
本文关键词: 大学教师专业化 专业伦理 伦理困境 出处:《高教探索》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教师专业伦理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在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对"自外而内"型规范伦理倡导和对"自内而外"型德性伦理批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倾向。事实上,以上两种大学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建构路径都有其可取之处,如果过分倚重都有可能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因此,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由注重个人层面的伦理向注重专业层面的伦理过渡,进而保证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贯彻实现。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t has form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tendency which revolves around the "from outside to the inside" type norm ethics advocacy and the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ype moral ethics critique. In fact. The above two kind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path of university teachers have their merits, if they rely too much on, there may be devi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moral ethics and normative ethics, 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that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to on the professional level. Then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the dail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ife.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教师伦理是随着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日趋规范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师伦理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于教师的行为所提出的要求。在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当今大学教师教育改革趋势的背景下,大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得到了更进一步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张西方;;教师制度伦理及其功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吕耀怀;;规范伦理、德性伦理及其关联[J];哲学动态;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徐晓宁;;大学生幸福观误区及教育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宋保平;;现代性下体育教师专业化与体育教师角色定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元元;;孟子的“恻隐之心”与康德的“敬重”思想[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王青原;;人文奥运中的和谐意蕴[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杨光富;;美国“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7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雷;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詹国旗;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道德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飞;从健康、竞技、兴趣视角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内容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晓;三湾改编中的现代性意蕴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鲁东海;电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冲突与救治[D];南昌大学;2010年
9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胡培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盛国军;制度伦理解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杨清荣;略论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4 万俊人;;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5 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6 王本陆;关于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7 张西方;教师德性伦理的结构体系与运行机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5期
9 王本陆;教育伦理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跨世纪课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试论理想大学教师的境界与修养[J];政法论丛;2003年03期
2 王海珍;论大学教师角色和期望的多样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贾莉莉;意大利政府对大学教师进行新的教育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袁东华;如何科学评价一个大学教师的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6期
5 梁钊华;浅探大学教师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柴云,曾红丽,孙琪临;浅议教育创新中大学教师的创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7 谢鸿全;;论现代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7期
8 冯春;张进辅;葛缨;;大学教师人际价值观特点的初步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10 陈玉佳;;大学教师素质的发展性建构[J];教学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3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4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5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6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 刘海峰;大学教师不是蜡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在平等合作中将“两股绳拧成一股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教所所长 王处辉;当代大学教师的形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媒体工作者 晏扬;大学浮躁真是因为待遇“太差”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陈宝泉;大学教师言行应有底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郑建辉;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思想内涵的式微与复归[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柏萍;论我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D];兰州大学;2008年
6 何芳玲;业缘资本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倩;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邓媛媛;大学教师文化:解析与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龚春芬;大学教师发展的目标取向与制度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8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7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