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育惩罚的两难困境及突围

发布时间:2018-06-06 19:31

  本文选题:教育惩罚 + 教育手段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12期


【摘要】:教育惩罚的有效性和教育性是实施教育惩罚的重要依据,而教育惩罚的负面效应又致使教育惩罚遭到许多教育者的摈弃,教育惩罚因此被置于采用与否的两难困境。教育惩罚要想如同教育奖励一样在教育中被正视,需要澄清教育惩罚概念,并从道德和舆论困境、文化困境、实施困境、法律困境中进行突围。突围的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教育惩罚概念;让教育惩罚回归本位;提升教育惩罚的有效性;让教育惩罚有法可依。其中,在突围基础上进行教育惩罚有效性的重构尤为重要。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and pedagogy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i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results in the rejection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by many educators, so educational punishment is placed in the dilemma of whether it is adopted or not. I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is to be faced in education as educational reward,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and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 of morality and public opinion, cultural dilemma, implementation dilemma and legal dilemma. The key point of breaking through lies in: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let the educational punishment return to the standar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let the educational punishment have legal basis. Among the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construct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on the basis of breaking through.
【作者单位】: 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志方;张金良;;从情感维度整合中学物理教学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卫萍;陈雪梅;;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杨薇;王征兵;姜羽;;农村籍女大学生教育个人直接成本实证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5 袁玉婷;新课程实施中的家校合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杨子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刘正兵;;我国高等院校校名英译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8 俞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客观条件剖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舒婷;;论当前理想与理想教育的转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10 叶扶荣;;蔡元培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温辉;;国家教育权:一个宪法学概念的由来[A];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C];2005年

4 王军;;梅沁花香雪里红 何妨锦上添新花——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A];201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化学习现场观摩研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小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叶小小;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红峰;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欣淼;上海市幼儿教师园本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宏卓;小学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德毅;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时间管理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复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年13期

2 陈丹;;多动孩子的教育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3 吴丹;葛明贵;;当前独生子女心理优势分析及教育策略[J];中国校医;2012年03期

4 胡扬;浅析大学生思想之走向及教育策略[J];云梦学刊;1998年01期

5 夏心军;小学生记忆心理及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12期

6 廖志强;;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谈“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年02期

7 ;《成功教师的教育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4年01期

8 杨慧华;体育后进生的教育策略探讨[J];河南教育;2005年05期

9 林甲针;;分享 分担 疏导——我的爱情教育策略[J];班主任;2006年06期

10 江敏仪;周新彩;;对学困生的教育策略[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明秀;;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策略探微[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2 苟跃东;;学困生不良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王东云;;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及教育策略[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陈树军;;品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5 张耀东;;中小学生环境价值观培养的教育策略选择[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陈丽萍;;聋儿学“数”的特点及教育策略[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任彦臣;张振兰;;浅谈少年期心理问题的形成及教育策略[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郑友娟;;让教育充盈智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周晓亮;;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心理及教育策略[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周广人;王舒;;“素质”小议[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晨;塑造孩子自信心的教育策略[N];四川科技报;2013年

2 马秀珍;浅谈后进生教育策略[N];伊犁日报(汉);2009年

3 ;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惩戒[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李扬;“应试”,不该成为教育问题的“替罪羊”[N];新华日报;2006年

5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郑重;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贪教育策略[N];检察日报;2011年

6 天津市汉沽一中校长 王琪;生命是教育之本[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鲍东明;可贵的理解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见习记者 林琳;教育科研喜获“开门红”[N];自贡日报;2009年

9 黄梅县孔垄镇中心学校 崔金江;追寻理想的教育 提升职业幸福感[N];黄冈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房超平 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冯增俊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宋强;追梦新的教育境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守纪;论教育的超越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正青;当代学校和平教育目标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孙可平;STS教育:挑战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孙冰红;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圣丹;教育不公平的影响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娄元元;中小学男生教育病理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亮;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凌玉;提升硕士生幸福感的教育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姗姗;论教育的生成性[D];山西大学;2012年

6 胡欣;二战后中日教育策略及其比较(1945-2008)[D];湘潭大学;2011年

7 古威;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教育惩戒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涛;论宽容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9 刘翠红;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晓芬;网络环境下小学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7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87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