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理论起点与历史困境
本文选题:中国现代美育 + 历史需求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中国现代美育思潮肇始于风雨飘摇、国贫民弱的清末民初之际,目的是通过美育"新民"以图自强;而其理论起点,则来自于西方现代美育理论,认为美育的基本内容是情感教育,美育的基本手段则是艺术教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需求与理论起点之间产生了诸多困境:在美育理论上,美育"新民"的目标性与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独立性产生了矛盾;在美育实践过程中,中国现代美育"求新"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却只能借助于中国古老的艺术资源。
[Abstract]:The trend of thought of moder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a began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when the poor and the poor were weak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mselves through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its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came from the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The basic cont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basic mean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rt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dilemma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demand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ory: i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o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s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ractice,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o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s emotional education. To some extent, the pursuit of moder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a can only rely on ancient Chinese artistic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现代教育期刊与现代美育发展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4DWXJ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谭好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进程与目标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曾繁仁;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J];文艺研究;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红;;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惯性”的质疑——兼论庄子美育的当代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杨平;;关于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3 刘秀乡;;舞蹈考级在舞蹈普及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赵晓明;;现代设计美学规律研究[J];才智;2009年22期
5 张高评;;经学与文学的会通[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6 万越;;绘画与设计的契合点[J];大家;2010年06期
7 万越;;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意识在艺术设计中的交融与创新[J];大家;2010年08期
8 邵庆祥;裘文意;;当代诗教美育的意蕴、原则及其实践策略[J];当代文坛;2010年01期
9 杨海洋;;浅谈眼睛造型对角色塑造的作用[J];大舞台;2011年04期
10 王彦;;简谈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国武;;《淮南子》人格理想论[A];东方丛刊(2005年第4辑 总第五十四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2 方宏建;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机理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赵琼琼;汉末魏晋“缘情诗”审美经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王煦;陆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6 张纵;中国园林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借鉴[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邹强;中国经典文本中梦意象的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10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劲;红楼梦佩饰文化在现代佩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3 陈慧;红楼梦文化元素的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其达;《诗经》的“诗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万发;生命、生态与形式之美的和谐交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亭;审美教育视域下的当代青年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志璞;太极“生生”之美及艺术呈现[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岩;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善”的美学阐释及其现代意义[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邴波;美育——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叔聪;美育新说:大成美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3 罗丽榕;美育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J];南平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杨伶;;加强美育理论研究 推动美育实践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12期
5 陈科美;;中国社会主义美育的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6 聂振斌;美育的历史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李榷;;加强美育科研的设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05期
8 刘宝书;林淑云;;美育与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年01期
9 王国健;美育的实现与教育观念的更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朱桐伟;美育特征析说[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焦诠;范素文;;论美育(摘要)[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张正江;;蔡元培美育哲学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冯川;单猛;;漫谈语文美育及其实施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李存霞;侯万福;孟亚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美育化[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跃良;美育不再虚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王德胜;美育如何可能“现代”[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刘好光;美育:唤醒和照亮人性之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樊琳;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N];东方早报;2012年
5 光言;曾繁仁与当代美育理论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1年
6 东北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 杨朔镔;教育家陈元晖与美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钱初熹;寓教于“美”[N];光明日报;2007年
8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沪;美学应当成为教师必修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沙林;要和谐 不要掠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亚陵;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方法[N];西藏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进华;试论美育中的审美体验[D];扬州大学;2004年
2 赵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D];西南大学;2010年
3 姜艳华;现代美育与人的感性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建华;论美育与情感解放[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乔金果;身体与身体美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建中;论陶行知的生活美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贵州大学;2007年
7 张秀珍;基于福柯规训理论的学校教育与美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程镇海;论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胜群;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飞跃;陶养个体情感,造就愉悦人生[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0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9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