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学校民族志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5-12 19:15
【摘要】:学校民族志是一种深入剖析和批判学校教学过程中文化现象的质的研究。西方教育研究者将其视为考察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我国学校民族志仅局限于考察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极大地忽视了其他边缘群体的教育诉求。此研究从方法论层面探讨了学校民族志的本质、重要议题、理论建构功能,并针对西方理论本土化提出了建议。
[Abstract]:School ethnography is a qualitative study of cultural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teaching. Western education researchers regard it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duc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our country, the school ethnography is limi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minority education, which greatly ignores the educational demands of other marginal groups.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essence, important issue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function of school ethnography from the methodological leve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western theories.
【作者单位】: 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
【基金】: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合作项目“加拿大——中国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895-2012-1011]
【分类号】:G40-0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同凯;陈·巴特尔;;论学校民族志的研究取向——对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功与失败原因的理论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张东辉;;教育中存在什么文化——兼论教育人类学与民族志的研究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3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4 陈向明;;质性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丽;元林;;信息技术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影响与解决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郑富兴;;美国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李克建;;结构主义教育研究:路向与谱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陈露茜;;美国“学校大辩论”的学术研究路径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5 郭华;;论教学现实的社会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6 李霞;隐蔽课程建设之简要考察[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7 宋国庆;沈丽巍;赖天能;;我国农村人际关系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黄萍;;新型知识观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知识的构建思考[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潘威;;扎根理论与解释现象学分析的比较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亚雯;;“差序格局”背后的“礼数”——论孔子思想的社会学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锐;;从差序格局到团体互动:新浪微博空间中的知识生产与机会流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马元驹;;上市公司信息传递路径的案例分析及其治理研究——以杭萧钢构“安哥拉项目”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筱勤;庄国波;;科层制核式结构与廉政建设[A];东方行政论坛(第二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修芳;社会博弈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迪;家庭背景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东靖;保罗·弗莱雷的教师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谢丽娜;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由”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巴战龙;;教育民族志:含义、特点、类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李政涛;;当代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趋势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年05期

4 陈俊杰,陈震;“差序格局”再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宇,胡鸿保;局内人中的局外人——体味民族志新作《在自我的阴影下》[J];思想战线;2003年01期

2 尼尔森·H·H·格雷本,杨玲;旅游民族志[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麻国庆;;民族志经验反思[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4 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立;;解读“实验民族志”[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6 彭兆荣;;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阮云星;;民族志与社会科学方法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George E.Marcus;钱妤;王文渊;;合作的想象[J];思想战线;2007年04期

9 莫里斯·布洛克;黄宣卫;刘容贵;;认知与民族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鉴;;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小军;;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戚晓萍;;论民族志方法与“花儿”研究[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丽;到海外研究一个“真实的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张东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戈怡;博物馆里的民族志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刘秀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走进人类学的新田野:互联网民族志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孙妙凝;中国人类学民族志写作在探索中前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刘苏里;《变革》:一个典范文本的产生[N];江淮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陆橙;浅析民族志方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D];云南大学;2013年

2 杨妮妮;民族志视域下的校长行为逻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旭升;电视与西北乡村社会日常生活[D];兰州大学;2009年

4 翟淑平;饭局:共餐的延续[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樊水科;乡村仪式传播与乡民生活世界[D];兰州大学;2007年

6 刘立;电视·头面人物·博物馆—传播媒介与拢嘎寨的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程洁;论戴维·莫利民族志受众理论及其在我国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现状和启示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陈瑶;电视与屯堡社会[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75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75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