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入社会不公信息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发布时间:2021-10-22 05:41
社会不公信息使学生对以"互惠利他"来获得社会和世界赏善惩恶的良性预设陷入怀疑,削弱了学生道德构成的亲社会能力,使学生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变过程受阻,造成学生道德体验边缘化、情绪效价与道德效价不一致的严重后果。这就要求学校德育放弃传统社会友好价值观传播的理想模型,敢于正视社会差异和社会公平追求的艰难过程,培养学生对社会情境中道德信息识别、确认的敏感性和察觉力,缓解社会不公信息对学生造成的负向移情反应和教育排斥。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摄入社会不公信息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一) 社会不公信息削弱学生道德构成的亲社会性
(二) 社会不公信息致使学生道德体验的边缘化
(三) 社会不公信息造成情绪效价与道德效价不一致
二、应对社会不公信息对学生道德发展影响的策略
(一) 学校德育应容纳现实冲突, 引导学生对社会公正的真实追寻
(二) 学校德育应利用社会不公信息培养学生道德敏感度和察觉力
(三) 学校德育应介入道德宽容与道德风险意识教育, 缓解学生的负向移情和教育排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破解对策探讨[J]. 余文霞,冯涛. 求实. 2015(12)
[2]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的协调性现状调查——以浙江省为例[J]. 叶晓佳. 调研世界. 2014(09)
[3]道德自我调节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及其年龄效应[J]. 陈亮,刘文,夏雪,张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8)
[4]教育排斥与不公正的道德体验[J]. 吕寿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03)
[5]社会不公信息网络传播的社会反响特征及启示[J]. 陈勃,蒋坤.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6]当代中国社会二阶冲突的特点、原因及应对策略[J]. 常健,韦长伟. 河北学刊. 2011(03)
[7]学生道德社会化构成要素研究:进展与困惑[J]. 张人杰.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6)
博士论文
[1]信仰与制度:道德教育的两种机制研究[D]. 张国荣.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0494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摄入社会不公信息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一) 社会不公信息削弱学生道德构成的亲社会性
(二) 社会不公信息致使学生道德体验的边缘化
(三) 社会不公信息造成情绪效价与道德效价不一致
二、应对社会不公信息对学生道德发展影响的策略
(一) 学校德育应容纳现实冲突, 引导学生对社会公正的真实追寻
(二) 学校德育应利用社会不公信息培养学生道德敏感度和察觉力
(三) 学校德育应介入道德宽容与道德风险意识教育, 缓解学生的负向移情和教育排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破解对策探讨[J]. 余文霞,冯涛. 求实. 2015(12)
[2]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的协调性现状调查——以浙江省为例[J]. 叶晓佳. 调研世界. 2014(09)
[3]道德自我调节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及其年龄效应[J]. 陈亮,刘文,夏雪,张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8)
[4]教育排斥与不公正的道德体验[J]. 吕寿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03)
[5]社会不公信息网络传播的社会反响特征及启示[J]. 陈勃,蒋坤.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6]当代中国社会二阶冲突的特点、原因及应对策略[J]. 常健,韦长伟. 河北学刊. 2011(03)
[7]学生道德社会化构成要素研究:进展与困惑[J]. 张人杰.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6)
博士论文
[1]信仰与制度:道德教育的两种机制研究[D]. 张国荣.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0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45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