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神经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7 12:51
  目的探讨儿童性别、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为帮助家长针对不同性别儿童找到更为理想的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2015年4—10月,选取太原市6个城区和4个郊(县)区中的2 644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完成《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和《WHO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测试。结果经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数字跨度顺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70,3.207,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数字跨度顺序得分不同(F=4.682,P=0.031);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2.603,P=0.034)、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139,P=0.014)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经分层方差分析,男童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2.691,P=0.030)、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291,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童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3.162,P=0.013)、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180,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女童数字跨...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8,3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1.2.2 调查方法
        1.2.3质量控制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分布
    2.2 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数字跨度得分的影响
        2.2.1 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的影响
        2.2.2 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数字跨度顺序得分的影响
        2.2.3 男、女儿童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数字跨度得分比较
    2.3 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其他神经行为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亲教养方式对儿童双生子行为问题的效应及性别差异[J]. 杨阳,陈天娇,宋洁云,季成叶.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8)
[2]某医院因跌落伤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 胡瑞杰,石倩,郝志红,唐颖,王祝欣,王莉.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7(02)
[3]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 潘雯,杨晓丽,徐文明,梁芳,穆慧娟,那军,李宁,刘莉,于丽娅,礼艳霞,潘国伟.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3)
[4]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J]. 张志荣,武大胜,张志香,刘怀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4)
[5]济南铁路局列车乘务员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分析[J]. 朱晓红,李文超,武桂凤.  预防医学论坛. 2013(11)
[6]局部表象产生中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基础[J]. 赵庆柏,张小菲,隋丹妮,周治金,陈其才,周宗奎.  心理学报. 2013(04)
[7]贵州省黔南州3~6岁苗族和布依族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状况[J]. 张贵源,葛一飞,胡建山,李溥,田永波,张海,王砚强,黄晓蓉.  中国妇幼保健. 2013(05)
[8]突发暴力伤害伤员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状况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J]. 徐向东,吕淑云,夏叶玲,贾丽娜,张莉,李月娥,王欣,马瑞晨,陈晓英,买力开木,王丽萍,余金鸣.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01)
[9]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 郑立新,彭金维,奚燕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1(03)
[10]厦门市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分析[J]. 王小林,高美丽,江瑞芬,张谦.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1999(02)

硕士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与9~12岁儿童脑发育的关系[D]. 周娅菲.西南大学 2016
[2]3-6岁幼儿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 刘佳.贵州师范大学 2015
[3]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 陈超.山西师范大学 2015
[4]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对儿童多动症影响的研究[D]. 张苹芳.中南大学 2013
[5]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多元智力倾向性的关系研究[D]. 高军.山西大学 2007
[6]8~16岁儿童行为自主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的研究[D]. 李志楠.辽宁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0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00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c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