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育游戏动机激发策略设计原则及应用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6:28

  本文关键词:教育游戏动机激发策略设计原则及应用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游戏的发展给青少年个性的彰显提供了展示空间,但也对其身心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尤其是造成的人格偏差问题日益凸显,因其而导致的人性异化情况屡见报端。幸运地是研究者们发现了游戏的价值,故教育游戏应运而生。然而这个“救世良药”似乎并没有实现人们最初对它的期待,很多始料未及的棘手问题接踵而来,理论研究不成熟,技术发展滞后,娱乐性与教育性失衡,更重要的是教育游戏不能很好地激使用者的参与动机,潜在玩家对这些教育游戏并不“感冒”,又怎么能将游戏成瘾者的热情从网络游戏转移到教育游戏中呢?因此,找到目前制约教育游戏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效的动机激发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试图剖析网络游戏动机激发策略,同时分析网络游戏造成玩家成瘾的内在机制,也是其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首先,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分析网络游戏动机激发策略,探究其吸引玩家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在网络游戏成瘾造成的诸多消极影响中,同一性混乱是其主要的消极影响之一,进而分析其导致同一性混乱的内在机制。得出三点原因,即过度的沉浸和长期的游戏使得玩家习惯用虚拟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用虚拟自我掩饰现实自我;以及用虚拟角色演绎现实生活。继而,结合教育游戏内在规定性,把网络游戏中的“精华”迁移至教育游戏中,提出教育游戏动机激发策略的设计原则,开发出既有教育性又不缺娱乐性的游戏。如在生理学求上设置其他合理的基本属性、人品指数、综合能力替代网络游戏中色情、暴力等内容对玩家满足生理、心理的需求;在游戏情景设置上充分调动玩家审美和好奇的需求,同时注意与实践的结合,不脱离实际,避免出现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在以上理论基础奠定下进行应用探究。对《悟空识字》、《学雷锋》、《奥尔与卓尔》等几款经典教育游戏进行探究,得出教育游戏在激发学习者参与动机的同时,避免同一性混乱应注意的问题:需结合现实实践活动建构虚拟情景可以消解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混乱;建立组内异质的互助团队,在游戏中展现真实自我,避免自我开放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综合人品获得尊重,符合社会正向价值观,避免自我认可与社会认同的冲突。从而达到在激发动机的同时,坚决杜绝同一性混乱。
【关键词】:教育游戏 网络游戏 动机激发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22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8-11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目的9-10
  • (三)研究意义10-11
  • 1.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影响加剧10
  • 2.转变观念破除窘境10
  • 3.双性平衡避免问题重现10-11
  • 二、研究背景11-15
  • (一)课改浪潮来袭,悦趣化学习兴起11
  • (二)网游对青少年影响深刻11-14
  • (三)游戏对于教育的价值被发现14-15
  • 三、网络游戏及教育游戏研究现状15-20
  • (一)网络游戏现状15-16
  • 1.网络游戏发展研究现状15
  • 2.青少年网游成瘾研究现状15-16
  • (三)教育游戏现状16-20
  • 1.国内外发展历程16-18
  • 2.教育游戏动机激发策略研究现状18-20
  • 四、研究思路、方法20-22
  • (一)研究思路20-21
  • (二)研究方法21-22
  • 第二章 教育游戏动机激发设计理论基础22-26
  • 一、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22-23
  • 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23-24
  • 三、心流理论24-26
  • 第三章 网络游戏动机激发策略、成瘾机制及同一性混乱原因分析26-34
  • 一、网络游戏动机激发策略26-27
  • 二、网络游戏成瘾机制27-31
  • (一)网络游戏满足了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心27-28
  • (二)网络游戏满足青少年安全感需求28
  • (三)网络游戏给予青少年爱和归属感28-29
  • (四)网络游戏迎合了青少年获取尊重的需求29-30
  • (五)网络游戏契合了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求30-31
  • 三、网络游戏成瘾造成青少年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剖析31-34
  • (一)用虚拟思维解决现实问题32
  • (二)用虚拟自我掩饰现实自我32-33
  • (三)用虚拟角色演绎现实生活33-34
  • 第四章 教育游戏动机激发策略设计原则34-37
  • 一、设置合理的基本属性满足生理需求34
  • 二、建立工具库满足安全的需求34-35
  • 三、用人品指数的提升获得尊重的需求35
  • 四、用综合能力的提升达到自我实现35-36
  • 五、用结合现实的游戏场景满足好奇和审美的需求36-37
  • 第五章 教育游戏动机激发策略设计原则应用探究37-45
  • 一、结合现实实践活动,避免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混乱38-39
  • 二、建立组内异质的互助团队,避免自我开放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矛盾39-41
  • 三、提升综合人品获得尊重,避免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冲突41-42
  • 四、教育为目的,娱乐为手段,避免给学生增加额外学习负担42-45
  • 研究结论与不足45-47
  • 一、研究结论45
  • 二、不足与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生;;教育游戏研究发展综述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张晓华;王世伦;;儿童教育游戏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年02期

3 李伟;;网络教育游戏的案例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24期

4 孙斌;李崎颖;;历史题材教育游戏的研究价值[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23期

5 孟亚玲;刘鹂;魏继宗;;教育游戏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基于我国1999年以来教育游戏研究论文的统计[J];计算机教育;2008年18期

6 张刚要;马德俊;;教育游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7 朱惠娟;;教育游戏的国内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3期

8 闫正洲;;浅谈教育游戏现状和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9 毛刚;赵强;;教育游戏的设计方法[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涛;;教育游戏使用者分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杨秋;;从教育和游戏的关系探析博物馆教育游戏的意蕴[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路路;陈昌云;孙璐;陈凯;;因特网上化学游戏教育资源的分类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杨瑞浮;;如何扭转幼儿教育游戏缺失的现象[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程合民;;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书乐;教育游戏,让网游远离“妖魔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王晓明;教育游戏寓教于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昆;在互动游戏中学习 在健康网络中成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YMG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尹爱华 崔潇文;法德共进 擦亮三城联创品牌[N];烟台日报;2014年

5 吉文;国天科技产品亮相网博会[N];科技日报;2007年

6 藜芙荷;英出版商拼抢数字教学市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靳晓燕 点评 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 张进宝;十大新技术 教育大变样[N];光明日报;2014年

8 ;中小学德育如何应对网络冲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忠翠;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逄博;教育游戏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小君;教育游戏的学习环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阳;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余福全;教育游戏竞技场的设计与实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武丽丽;基于模糊理论的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昂娟;我国教育游戏文献分析[D];扬州大学;2013年

8 吴良辉;基于教育游戏的儿童虚拟社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高杰;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聪聪;化学教育游戏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游戏动机激发策略设计原则及应用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91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