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学生师生关系的量化和质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09:14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师生关系的量化和质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是动态发展的,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一直在进行。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师生关系一直是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更是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所谓师生关系,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指师生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上,关系无处不在。只有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生活质量、满意度、幸福度才能提高。在学校也是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在石家庄市的两所中学发放《中学生师生关系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7份,有效回收率是90.53%。从亲密性、依恋性、回避型和冲突性四个维度调查学生所感知到的师生关系现状;从性别、年级和是否班干部等方面,对不同中学生群体与教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问卷筛选出的合格被试中选取的三名高中生以及自愿参与质性访谈的3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通过录音将访谈内容转化成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进行质性分析,从文本中概括出90后中学生的特点、师生关系不好的原因、受欢迎教师的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措施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意义。得出的结论是:1.中学生师生关系四个维度在年级上均有显著性差异,除回避性以外的三个维度在性别上均差异显著,依恋性和亲密性这两个维度在是否班干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冲突性和回避性维度在是否班干部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需从情感因素、班级管理方式、教师因素、问题解决方式、教育方式等方面加强。3.教师专业素质,对待学生态度、方式,教育管理方式以及某些外部因素是决定教师是否受欢迎的重要因素。此外,本文还概括出师生关系状况不好的原因,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等。
【关键词】:师生关系 量化研究 质化分析 教育方式 管理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1 文献综述12-21
  • 1.1 师生关系12-16
  • 1.1.1 师生关系的界定12
  • 1.1.2 师生关系的类型12-14
  • 1.1.3 师生关系的测量14-15
  • 1.1.4 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15-16
  • 1.2 质性研究16-18
  • 1.2.1 质性研究的认识16-17
  • 1.2.2 质性研究的特点17-18
  • 1.3 深度访谈18
  • 1.4 扎根理论18-19
  • 1.5 问题的提出19-21
  • 1.5.1 已有研究的不足19
  • 1.5.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9-21
  • 2 研究方法21-29
  • 2.1 被试21-22
  • 2.2 具体研究方法22-23
  • 2.2.1 问卷法22
  • 2.2.2 质性研究访谈法22-23
  • 2.3 研究工具23-24
  • 2.3.1 中学生师生关系量表23-24
  • 2.3.2 访谈提纲24
  • 2.4 数据统计与访谈文本分析24-29
  • 3 研究结果29-43
  • 3.1 中学生师生关系状况29-33
  • 3.1.1 中学生师生关系整体状况29
  • 3.1.2 各年级学生在师生关系的比较29-32
  • 3.1.3 不同性别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比较32-33
  • 3.1.4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师生关系状况比较33
  • 3.2 访谈文本分析结果33-43
  • 3.2.1 当前中学生的特点33-34
  • 3.2.2 师生关系状况34-35
  • 3.2.3 师生关系不好的原因探索35-37
  • 3.2.4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特点37-38
  • 3.2.5 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特点38-39
  • 3.2.6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措施39-41
  • 3.2.7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41-43
  • 4 分析讨论43-50
  • 4.1 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状况43-45
  • 4.1.1 中学生师生关系状况总体特征43-44
  • 4.1.2 不同类别的中学生在师生关系四个维度上的差异44-45
  • 4.2 关于深度访谈所发现的师生关系的讨论45-50
  • 4.2.1 当前高中生具有的一些特点45-46
  • 4.2.2 师生关系不好的原因46-47
  • 4.2.3 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特点47-48
  • 4.2.4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措施48-49
  • 4.2.5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49-50
  • 5 结论50-52
  • 6 不足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60
  • 附录 1:中学生师生关系量表56-58
  • 附录 2:访谈提纲58-60
  • 后记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计海;唐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2 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3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 朱菊芳;师生关系与教学质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5 李春苗,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教育探索;1998年01期

6 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李峰;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7 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8 张晓;陈会昌;;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9 张野;李其维;张珊珊;;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10 张野;李其维;;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曲崴;初中生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适应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娟波;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师生关系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师生关系的量化和质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06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