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9:07

  本文关键词: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职学生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而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本研究希望针对中职学生进行希望特质的培训,促进中职学生的希望特质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是,以往研究中并没有适用中职生的希望特质训练的方案,因此本文将编制一套适用于中职学生的希望特质培养方案。本研究实证部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希望特质问卷》、《青少年积极发展问卷》对570名中职学生、480名普通中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并比较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的希望特质水平、积极品质水平的差异;二是编制《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培训课程方案》并对实验班49名中职学生进行希望特质的训练培养,每周一次希望特质培训课,共8次课程,实验持续2个月,并对希望特质培训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三是在研究二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研究,在实验结束后2个月,再次对中职学生进行测量,检验希望特质培养课程是否具有延迟效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后,这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中职学生在希望特质、积极品质上的发展相比普通中学生是滞后的。(2)学生的希望特质和积极品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学生的希望特质发展水平预测学生的积极品质发展水平。(3)中职学生希望特质水平比普通中学生希望特质水平对其积极品质的影响更大。(4)希望特质的教育培养课程能够提高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积极品质水平,由此说明课程方案是有效的。(5)希望特质教育培养课程对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积极品质水平的提高,不但有即时效应,而且有延迟效应。
【关键词】:中职生 中学生 希望特质 积极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1 文献综述10-21
  • 1.1 希望特质概念的界定10
  • 1.2 Snyder的希望理论10-12
  • 1.3 希望特质的培养涉及到的理论与技术12-14
  • 1.3.1 希望特质培养借鉴的理论12-13
  • 1.3.2 希望特质培养的技术13-14
  • 1.4 希望特质的实证研究14-18
  • 1.4.1 基于传统心理学的希望研究14-16
  • 1.4.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希望研究16-18
  • 1.5 希望特质的发展性研究回顾18-21
  • 1.5.1 基于儿童的研究19
  • 1.5.2 基于青少年的研究19-20
  • 1.5.3 基于成年人的研究20
  • 1.5.4 基于老年人的研究20-21
  • 2 问题提出21-24
  • 2.1 研究问题21-22
  • 2.2 研究内容及假设22
  • 2.3 研究意义22-24
  • 3 中职学生、普通中学希望特质和积极品质的探索研究24-33
  • 3.1 研究目的及假设24
  • 3.1.1 研究目的24
  • 3.1.2 研究假设24
  • 3.2 研究程序24
  • 3.3 研究被试24-25
  • 3.4 研究工具25
  • 3.5 研究结果及分析25-32
  • 3.5.1 中职学生的希望特质问卷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25-27
  • 3.5.2 中职学生的积极品质问卷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27-29
  • 3.5.3 希望特质与积极品质的比较研究29-32
  • 3.5.4 希望特质对积极品质的回归分析32
  • 小结32-33
  • 4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培养研究33-41
  • 4.1 研究目的及假设33
  • 4.1.1 研究目的33
  • 4.1.2 研究假设33
  • 4.2 研究方法33-34
  • 4.3 测量工具34
  • 4.4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培养的实验程序34
  • 4.5 希望特质培养的课程方案34-36
  •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36-38
  • 4.6.1 实验班与控制班希望特质水平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36
  • 4.6.2 实验班与控制班积极品质水平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36-37
  • 4.6.3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研究37
  • 小结37-38
  • 4.7 希望特质培训课程延迟效应的检验38-41
  • 4.7.1 希望特质的延迟效应检验38
  • 4.7.2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水平实验前后的变化38-39
  • 4.7.3 中职学生积极品质的延迟效应检验39
  • 小结39-41
  • 5 讨论41-45
  • 5.1 希望特质培养课程方案的评价和分析41-42
  • 5.1.1 希望特质培养的课程设计41
  • 5.1.2 希望特质培养的课程效果评估41-42
  • 5.2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42-43
  • 5.2.1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性别、年级差异42
  • 5.2.2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差异42-43
  • 5.2.3 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生源地差异43
  • 5.3 中职学生积极品质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43
  • 5.4 中职学生、普通中学生希望特质及积极品质的的比较43-44
  • 5.5 中职学生、普通中学生希望特质与积极品质的关系44-45
  • 6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1
  • 附录A51-52
  • 附录B52-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海英;唐佶;;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的灾后心理救助方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彭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学生希望感研究[J];广西教育;2013年43期

3 徐强;;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4 郑雯;;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希望的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5 韩小琼;吴静珊;郑雪;;社会支持与希望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调节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6 刘会贵;潘孝富;;领导者的希望和自我效能感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1年02期

7 陈海贤;陈洁;;贫困大学生希望特质、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8 苗元江;朱晓红;龚继峰;;转型与建构:积极心理学历史沿革[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蕴博;中学生希望特质两种干预方案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莉娟;中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职学生希望特质的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07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