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0:26

  本文关键词: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卢作孚 学校教育 民众教育 科学普及


【摘要】:卢作孚(1893—1952),重庆合川人,名魁先,字作孚,同晏阳初、梁漱溟一道,被誉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乡村教育运动“三杰”。卢作孚不仅针对当时的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而且创办了博物馆、图书馆和演艺中心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他的科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为当时封闭落后、经济欠发达、科学不普及的西部地区打开了一扇了解科学、传播科学的大门,可以说,科学教育事业是卢作孚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其科学教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不仅能丰富卢作孚的现有研究,而且能为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及科技文化传播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借鉴,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除了引言(第一章)和结语外,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二章介绍了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首先,简要介绍了其科学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简述了影响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人物与事件。本章试图从外部来分析和把握卢作孚的科学教育思想。第三章分析了卢作孚的科学教育思想内容与实践。本章分为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内容和卢作孚科学教育实践两部分,分别从教育地位,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和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对卢作孚的科学教育思想内容与实践进行了梳理。本章试图从内部来洞悉和了解卢作孚的科学教育思想。第四章的内容是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特征及历史贡献分析。本章首先通过卢作孚与晏阳初和梁漱溟之间的科学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试图归纳出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然后,本章进一步分析了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第五章主要归纳了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尽管卢作孚的科学教育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我们发现其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于是,基于前面章节的研究,本章总结了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数个可取之处,并结合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试图归纳出其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卢作孚 学校教育 民众教育 科学普及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引言8-15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9-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4 本文的创新点14-15
  • 2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15-20
  • 2.1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15-17
  • 2.1.1 国内科学教育的反思15-16
  • 2.1.2 国外先进思想的传入16-17
  • 2.2 影响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人物与事件17-20
  • 2.2.1 黄炎培对卢作孚直接的影响17
  • 2.2.2 杜威、陶行知对卢作孚的影响17-18
  • 2.2.3 东北一行促使卢作孚建立科学院18-20
  • 3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内容与实践20-34
  • 3.1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内容20-24
  • 3.1.1“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20-21
  • 3.1.2 重视科学、倡导科学,注重实用科学的研究21-22
  • 3.1.3 科学的教育方法22-24
  • 3.2 卢作孚科学教育实践24-34
  • 3.2.1 学校科学教育24-27
  • 3.2.2 民众科学教育27-34
  • 4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34-43
  • 4.1“乡村教育运动三杰”中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34-39
  • 4.1.1 与梁漱溟科学教育思想的异同34-37
  • 4.1.2 与晏阳初科学教育思想的异同37-39
  • 4.2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39-43
  • 4.2.1 动摇了民众的封建迷信思想39-40
  • 4.2.2 改变了重文史哲轻自然科技的传统教育方式40-41
  • 4.2.3 跨越了“劳心者”和“劳力者”的鸿沟41
  • 4.2.4 传播了科学社会化教育的理念41-43
  • 5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当前启示43-47
  • 5.1 乡村现代化,教育优先43-44
  • 5.2 学校教育,,普及为重44-45
  • 5.3 民众教育,科普为主45-47
  • 6 结语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4
  • 附录54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鸣鸣;二十五年来卢作孚研究述略[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不能不识卢作孚[J];源流;2007年08期

3 黄虹;;卢作孚的近代化社会改革及其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4 袁智;卢作孚的成功之路[J];中国职工教育;1994年03期

5 周鸣鸣;卢作孚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在渝举行[J];重庆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6 卢晓蓉;严家炎;贾晓明;;卢作孚和他的“教育救国”[J];江淮文史;2014年01期

7 余世存;;大富无私的卢作孚[J];新世纪周刊;2007年16期

8 ;船王父亲卢作孚[J];新世纪周刊;2007年10期

9 卢国纪;欧阳海燕;;卢国纪:父亲卢作孚[J];新世纪周刊;2007年10期

10 吴洪成;郭丽平;;卢作孚 现代实业家的教育救国梦[J];今日教育;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义兵;;卢作孚早期的教育实践活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苟翠屏;;民国时期乡建运动中一个成功的范例——卢作孚乡村建设述论[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刘重来;;就卢作孚乡村建设成效论其社会改革思想——从卢作孚的“微生物论”说起[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4 田方舟;;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和治理的思考和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辉;重庆纪念“中国船王”卢作孚诞辰110周年[N];中国海洋报;2003年

2 朱宗震;实业家卢作孚的理念[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刘重来;“民国乡建三杰”之一卢作孚的悲壮命运[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汪静赫;一代船王卢作孚[N];中国企业报;2011年

5 张维华;《卢作孚箴言录》的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张劲松;人间哪得卢作孚[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7 程晓刚;不应被遗忘的卢作孚[N];中华读书报;2012年

8 记者 夏婧 实习生 杨晨;纪念卢作孚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举行[N];重庆日报;2013年

9 章仲锷;卢作孚:不应该被遗忘的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黄振亚;对《〈长江大撤退〉若干史实正误》一文的正误[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静;卢作孚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孙昭锋;卢作孚与中国企业管理的近代化[D];山东大学;2008年

3 吴红英;试论卢作孚的近代化思想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琴;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秦毅;一个实业家对教育的思考与追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来兵;卢作孚北碚乡村教育建设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7 陈雍倩;卢作孚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郭丽平;现代教育家卢作孚的事业与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曾小敏;卢作孚与重庆城市现代化(1927-1937)[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81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81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