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中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研究——基于学习活动设计视角
本文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研究——基于学习活动设计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 学习适应性 学习能力发展 学习活动设计
【摘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是学习效果的保障和归宿,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国内外教育领域关注度极高的翻转课堂,对学习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基于学习活动设计视角,全面深入探讨了翻转课堂中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构成要素,构建了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要素模型。探究了翻转课堂中培养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教育对策并建构了拟解决路径模型。结合实验类课程和翻转课堂特点,该文提出学习活动设计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降低不适应因素对学习效率的干扰,提高学习适应性,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发展。该研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翻转课堂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学习适应性 学习能力发展 学习活动设计
【基金】:教育部战略研究课题“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素质要求及制度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XX13)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一)问题提出新媒体联盟于2014年发布第十一个年度报告《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预测未来五年在全球教育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信息技术,内容包括加快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趋势、妨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显著挑战、高等教育教育技术的重要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娟;;在线学习能力的本质及构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5期
2 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3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毕华林;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5 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年01期
8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9 杨开城;;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10 曹贤中;何仁生;郑采星;王锋;;国内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杨鄂平;童丽平;李传东;万强;文智;;体育教学与体育态度学习关系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4 严静;王恒超;张倩;;“90后”大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研究——基于五邑大学的调查分析[J];今传媒;2012年07期
5 陈少典;;浅析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现状及思政教育对策[J];才智;2011年14期
6 韩雪;;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阶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7 申俊瑛;;主题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8 邹长华;韩建涛;胡传双;;当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慧莉,张庆林;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10 聂衍刚,蔡笑岳,张卫;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艳;佟月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王华容;谭顶良;田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鸿曜;;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现状及原因探究[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苏海丽;;浅谈翻转课堂在导游讲解技能培养中的应用[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郭佳;高东怀;宁玉文;;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探析——以西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技术学》课程为例[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李德杏;;《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蔡宝家;;数字图书馆支持在线学习服务策略研究[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唐远新;陈德运;任相花;;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A];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C];2014年
9 吴长伟;陈静;董树森;于翔;;慕课与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A];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C];2014年
10 牟英梅;;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研究——基于MOOC,SPOC的大学英语教与学改革[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文宇;初中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晓伟;增强现实工业培训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大维;学前教育经历、家庭环境特点与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邹小勤;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蓁;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小晶;基于模糊语言偏好表示的群体决策支持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永雷;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霞;网络协作学习中活动管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季海东;基于“活动—建构”的“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付春刚;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帅奇;初中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婷娜;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魏红;初中生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Oz宁;浅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2 高瑞利;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林崇德;论学科能力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蒋成凤,魏志慧,师书恩;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1期
6 陈肖生;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1期
7 任瑞仙,张敬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9期
8 王松涛;基于网络的成人学习及其策略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1期
9 纪河;徐永珍;耿晓君;;成人的网络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8期
10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福家;[N];文汇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群力;学习能力的现代意蕴[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2 李遇春;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梁丽娟;;浅析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应具有的学习能力[J];价值工程;2010年32期
4 周孝梅;;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5 安爱华,汪玲,史慧静,武桂英;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因素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2期
6 卢秋玲;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7 张耀庭;;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理论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年18期
8 戴海龙;;以过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J];青海教育;2007年Z1期
9 童宝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探索[J];南方论刊;2000年10期
10 胡启恒;;教育:启迪智慧[J];教师之友;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英;;心理教育与提高学习能力运行体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垦利实验中学(东区) 王梅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N];学知报;2011年
2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 李家磊;浅议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助学习能力[N];科学导报;2011年
3 四川省叙永县兴隆中学 叶顶能;浅谈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N];泸州日报;2008年
4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单立爱;谈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N];吉林农村报;2005年
5 汪明帅;预设与等待艺术的交错[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柏玲;信息技术促教育模式改变[N];文汇报;2012年
7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日本“宽松”教育引发担忧[N];光明日报;2010年
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立福;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毕延威 河南省罗山县教研室;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吗[N];中国教师报;2014年
10 姜玉涛;学习历程就是成长历程[N];常州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国耀;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量表编制与现状测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小千;高中生学业拖延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高燕;Learning 2.0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3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6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