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教师流动模式评析
本文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教师流动模式评析
【摘要】:均衡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师资均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性要素。近年来,为促进教师的均衡化配置,我国各地先后尝试了多种教师流动模式。对这些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教师流动改革,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均衡 教师流动 模式
【基金】: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平台项目资助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正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和同一区域内,也同时存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解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诚梅;龙洋;;对建立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07期
2 李方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坚;;教师流动:需要制度创新[J];学校管理;2011年03期
2 倪文锦;;教育均衡:需从源头抓起[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3 彭佳景;;在教育均衡的伟大实践中唱响青春之歌[J];湖南教育(上);2011年09期
4 黄伯龙;;浅谈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推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5 程英芬;;县域教师流动现状、问题及对策——以A县为例[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6 段会冬;;城乡教师流动热冷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7 翁文艳;;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综合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8 帅晓静;;美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成本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陈桂娇;;教师轮换制度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10 方彤;王芳芳;;英国的教师流动:问题、对策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东神农溪高中教育科研课题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黄泽义;;浅谈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冯文全;夏茂林;;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郑继英;;民办学校教师结构合理性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栗玉香;;指数化监测:义务教育均衡效果评估的新视角——北京市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田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教师交流的有效推进[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8 王成兴;;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问题的四大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唐宗琴;;民办学校教师的现状与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曹中平;朱丹;;湖南省民办学校教师离职意向心理动因的初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博主 凌军辉 (新华社记者);教育均衡不妨从教师流动始[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蔡俊;强校弱校捆绑 教师流动起来[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3 记者 朱振岳;浙江通过教师流动推进教育均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雷新;教育均衡 观念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教师流动不能简单化[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赵婀娜 马艳光 崇轶 (本报记者 赵婀娜);让教师流动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苏军;教师流动需要合适“土壤”[N];文汇报;2010年
8 记者 陈帆波;吉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制度化[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李维东;教师流动必有原因[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都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点在哪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卫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力;义务教育阶段山西农村教师流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许发梅;论城乡教师流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田利召;近代教育均衡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克兴;贫困地区教师流动机制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高波;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红;均衡发展视野下我国中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现状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訾敬;对山东省贫困地区莘县2000—2004年教师流失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1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1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