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育人类学视阈下的古代藏族天文历算文化传承方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2 17:13

  本文关键词:教育人类学视阈下的古代藏族天文历算文化传承方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藏族 天文历算 传承 方式


【摘要】:古代藏族天文历算传承经历了朴素的经验传承时期及神化的苯教巫师传承时期。在经验传承时期,没有特定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传承主要以自在教育形式存在;随着苯教文化的出现,传承逐渐开始以享有知识的少数人——苯教巫师等来替代,并相应出现不同的传承模式,形成初始的传承体系。这种传承体系不仅对藏民族的生存意义重大,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古代藏族 天文历算 传承 方式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科学教育学研究”(09SKB20) 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研究项目“西南民族科技教育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07SK2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民族科技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06JJD880018)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藏族天文历算是祖国天文历算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天文历算文化体系。可以说,在漫长的经验积累与代代相传中,它承载着藏民族的古老文化,世代绵延,流传至今。作为关于时间的学问,那么在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宗迪;;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童恩正 ,冷健;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其相关问题[J];民族研究;1983年01期

3 洛桑扎西;独具特色的藏历时令节气[J];西藏科技;2003年06期

4 催成群觉 ,索朗班觉 ,却旺 ,陈宗祥;藏族天文历法史略[J];西藏研究;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陈文祥;;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产生条件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张成岗;;理解现代技术问题——基于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多重维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道升;;羿射日的三重证据及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阚绪良;;“履帝武敏歆”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翟贵明;李振国;王明涛;;气候变化对动物物候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9 张进;陈泉安;;新农村生态住宅的应变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10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先进;张华宾;;川西藏区传统民族建筑的类型构成与文化遗产特征[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新;周亮;;试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公民科学素质教育[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田鹏颖;;21世纪:社会技术的世纪——为后“弗兰西斯·培根计划”时代而计划[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鑫;;奥斯特的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黎汝标;;试论布依族的谷魂崇拜[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6 涂剑峰;;议科技编辑涉足科学学[A];学报编辑论丛(第六集)[C];1996年

7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8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周凤霞;;汉代巫蛊术溯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石国进;;应急条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华旦多杰;论《格萨尔》对藏族牧区青少年的文化启蒙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yN;“边玛墙”考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官却当周;藏族文献中的王臣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周草;藏族游牧文化与影视元素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万勇;;西藏林芝盆地新生代晚期的自然环境[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0年01期

2 黄万波;;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磊;陈林兴;肖兵;周青;;云南中医学院办学特色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郑雪松;;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传承的教育价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梁云彬;;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潘镜宇;;《黄帝内经》养生观中的道德观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8期

5 刘冰冰;;浅谈装饰绘画创作的传承与创新[J];华章;2010年10期

6 张云霞;;论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传承[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叶祥文;;文化生态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01期

8 黄永林;一个机智人物故事的原型与流传——AT1635A型故事的中国原型探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守华;湖北"故事村"里传承的梁祝传说[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智伟,张超,曾明,陈谦;从民间美术现状论传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萍;;继承、保护和挖掘中文古籍文献发扬图书馆的传承精神[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国华;;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失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高彬雪;李朝旭;;祖先崇拜——中国世代传承的民间宗教[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新华;陈雪丽;;竹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7 汤飞云;;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寒松;;高语境文化下家族企业知识传承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相欣奕;郭健斌;殷湖北;;传承与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西藏城市设计——以林芝区府八一镇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杨金生;王莹莹;张丽;黄龙祥;张立剑;;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传承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焕庆;传承才能“步步高”[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3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4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5 索穷;一位“孜巴”的成长故事[N];西藏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徐锦庚;银巴:传承藏族优秀文化[N];人民日报;2006年

7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8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三)[N];西藏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扎巴贡觉 涂显峰;西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N];西藏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楚益祥;瑞恩用卓越产品传承文化精髓[N];市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2 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5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陶红;蚕丝文化传承中教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8 赖晓东;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权杖交接时机影响因素及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路文忠;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及其时代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巩s

本文编号:1019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19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