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介对高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手机媒介对高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研究
【摘要】:高校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建立的传统途径主要是当面的课堂沟通、个别沟通和以书信为媒介的间接沟通。网络信息时代,师生沟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虚拟化、快捷化、双向互动等特点。基于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的消极特征,分析了理想师生关系应具备的特点。手机媒介以其强大的优势成为师生交往的重要工具,在高校师生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手机媒介 建立 沟通 效用
【基金】:教育部基金项目: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手机文化研究(08JA840003)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手机媒介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圈形成的影响研究(101004538)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一、高校师生关系建立的传统路径高校师生关系指高校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沟通反馈、提问答疑、合作互助等互动方式,围绕知识传授、思想表达、情感交流等内容,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高校校园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是能否产生教学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邱刚;刘洁纯;;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新特点[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5期
2 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宗琦;;3G时代:手机媒体发展的助推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朱萍;;电波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6期
5 王万民;季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艺术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罗萍;;作为师生沟通媒介的手机及其引发的新课题——以南京大学本科师生为例[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学斌;;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8年03期
8 陆稻稻;;高校师生信任现状调查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竹;吴蒙;;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才智;2011年30期
2 何敏敏;;浅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媒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魏钢;李岩;王会娟;文国琴;;深化教学改革,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罗玉华;黄彦萍;游敏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唐娟;李丽;;大学生价值观与电信服务消费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靳婕;吴满意;;校园博客中的知识价值链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建秋;夏玉燕;刘盼;;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写作方式的改变及其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李思雨;;关于利用微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梅柳;;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湘潭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涛;居民手机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余卫宁;“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洁;信息传播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王雪;“80、90后”的网络化现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曾军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6 史德安;手机文化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燕丽;自主管理型团队中手机沟通形态与沟通满意度、合作绩效关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伍凌燕;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价值观倾向小组使用FTF和CMC的沟通满意度和沟通效率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瑜;新时期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冉婧;3G时代大学生手机电视采纳和使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芳;;活用心理效应 化解学生心理障碍[J];班主任之友;2008年08期
2 罗玉华;张绍荣;刘显忠;;大学生“博客”现象解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刘秀伦;陈怡怡;;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建秋;;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徐海捷;;加强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凤莉;;主题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王嘉毅;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年35期
9 张一玮;《手机》:一个关于传媒文化的文本[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许兴;陈永强;;“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原因分析[J];心理研究;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锰;;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王军;;建立师生平等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文教资料;2009年11期
3 王家海;;新目标英语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3期
4 李永鑫;;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J];林区教学;2008年04期
5 谭小芍;;新时期职业院校特色师生关系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0年01期
6 韩英杰;;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2期
7 刘晓莉;陈纯馨;杨灵娥;;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成功(教育);2010年09期
8 孟令军;;强化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9 张书义,李慧;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J];天中学刊;1999年03期
10 刘云;;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2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3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4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5 红安四中 耿协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N];黄冈日报;2010年
6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初中部 刘富强 国树锋;素质教育中要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N];学知报;2010年
7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8 姚娜;转差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N];锦州日报;2010年
9 徐平 辽宁大学副校长;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冬志;中医脉诊实验教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桂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4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4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