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
发布时间:2017-10-17 05:28
本文关键词: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
【摘要】:吴汝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一位废科举的坚定斗士和教育改革的先锋。面对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而至,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残酷现实,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不是科技的落后而是教育的落伍,难以培养出“经世致用”的人才。因此,他率先在国内举起了教育改革的大旗,希望教育救国。 他首先把矛头指向了败坏学风,毁灭人才的科举制。在他看来中国近代培养不出合格人才的症结就在于以科举为中心的教育制度,因此,他主张彻底废除科举制,用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来代替。为此,他同保守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他认为废除科举制只是为教育改革扫除了障碍,而更根本的措施就是要给中国的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于是他主张通过广译图书、广开报馆等方式加快西学的传播,在国内形成一种“西文”、“西艺”、“西政”全面引入的格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西学知识在国内得以广泛传播。但是,他认为读书、阅报也只是西学传播的一个较为快捷的途径,而最有效的途径则是大力开办新式学堂,在国内普及西学知识。对此,他从学堂模式、师资配备、经费来源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建议教育当局兴办新学堂。在这些理论倡导之外,吴汝纶还亲自主持了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1899年,他在莲池书院进行改革,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办了东文学堂和西文学堂,在旧式书院中讲授西学知识;自己筹资购买图书供学生阅读,了解外部世界;还聘请中外知名学者来书院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了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他主动请缨于1902年出访日本考察学制建设。在日本的100多天时间里,他先后参观考察各级各类学校44所,听取文部做的各种报告17次,并且还亲自与日本教育界和其它业界专家进行座谈。从学校建设到设备添置,从教学方法到成绩考察,从经费来源到教职工待遇等等,都进行了记录,为中国近代第一部新学制倾尽心血。带着访日考察成果,他于垂暮之年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桐城学堂,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 他的思维框架非常明确,那就是废科举、倡西学、兴学堂、养人才,强国家。因此,他为我国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对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
【关键词】:吴汝纶 教育改革 新学堂 国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4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一) 从理论建设方面看10-11
- (二) 从实践角度看11
- 三、研究成果综述11-13
- (一) 关于国民教育11-12
- (二) 关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12
- (三) 关于课程设置12-13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一) 研究思路13
- (二) 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面对现实,中西对比,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深入反思14-17
- 第二章 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寻求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思路17-39
- 一、坚决主张废科举,倡西学17-23
- 二、大兴新式学堂,培养有用人才23-29
- (一) 研究新学堂的模式24-25
- (二) 解决办学经费难题25
- (三) 克服师资短缺困难25-26
- (四) 深入推进课堂改革26-29
- 三、莲池创新,践履改革29-31
- (一) 率先开办东、西学堂30
- (二) 自筹经费,购买新书,宣讲时政30
- (三) 广交中西名流,提升书院的文化氛围30-31
- 四、考察日本学制,开辟中国教育新模式31-37
- (一) 确立“中西兼存”的办学宗旨31-33
- (二) 主张德、智、体综合协调发展33-34
- (三) 确定了优先兴办专门学校的初步规化34-35
- (四) 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35-36
- (五) 统一语言,简化汉字,,推广国民教育36-37
- 五、创办桐城学堂,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37-39
- (一) “学战”胜于西方,教育救国是创办桐城学堂的主要目的37-38
- (二) 速成专科学校是桐城学堂的基本模式38-39
- (三) 开风气之先,引领全国改革是创办桐城学堂的基本思路39
- 第三章 光耀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近代教育描绘蓝图39-44
- 一、废立并举,远见卓识40
- 二、课堂改革,高屋建瓴40-42
- 三、主讲莲池,“中西合璧”42
- 四、提倡“省笔字”,快捷高效42
- 五、考察学制,取长补短42-44
- 注释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洪成;李占萍;;清代保定莲池书院与科举制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熙君;;论吴汝纶的教育思想[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吴君楠;李占萍;于洋;;保定莲池书院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江小角;论吴汝纶教育思想[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詹向红;;从《办学公文稿》看吴汝纶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吴昭谦;;吴汝纶思想特质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鸣;吴汝纶的日本教育视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虹;;吴汝纶课程观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吴洪成;苏国安;;论保定莲池书院的课程与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吴洪成;李占萍;;近代教育家吴汝纶论教师[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047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470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