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家庭教养对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心理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7 14:28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养对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心理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教养 人格 心理测量


【摘要】:目的从父母教养方式角度揭示大学生人格成因,阐释影响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家庭教育因素,以求促进大学生人格状况的改善。方法对山西省某高校350名2009级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测评。结果男女生人格特征在P因子和L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相关显著(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多项因子对大学生人格特征有预测作用。结论新时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依然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家庭教养 人格 心理测量
【基金】:山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H-09005GH-09191] 山西大同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0K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社会的“遗传”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养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年幼时,儿童只能毫无选择、毫无批判能力地接受父母给予的一切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军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曲强;从图式理论谈阅读教学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袁辉;应急决策群体的组织[J];安全;1997年01期

4 陈焕坤;沈阳大学女生排球项目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郭莲荣;苏畅;;如何培养演绎推理能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曹荣誉;问题解决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赵书阁,李颖;浅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谷贤林;关于比较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10 付轶男;饶从满;;比较教育学科本体论的前提性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路由喻放;;Flash网络广告中的设计心理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铖;刘建平;;论品牌的心理效应[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平延勋;;高职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由丽萍;刘焘;刘开瑛;;信息处理用中文框架语义知识描述方法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6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发祥;从鲁宾斯坦到布鲁什林斯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郑渊方;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晓敏;心脑关系的哲学探讨[D];西北大学;2001年

6 张文华;《论邓小平教育创新理论及其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卿素兰;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三维促进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霞;通信兵职业心理适宜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刘冰;中学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申福广;网民心理与网络媒体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2 吴惠娟,沈鉴清,骆宏;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3 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4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心理学报;2004年03期

5 赵荣霞,王海民,阎克乐;中学生应付方式、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6期

6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翊;周琳;;高职学生的人格发展与适应能力的关系[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李晓岚;;俄狄浦斯情结与保罗·莫莱尔人格变异剖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白崇;;刘宋士人人格调整及其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4 余娟;;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袁素平;;从人格分析角度论《理智与情感》中几位主人公的情感变迁[J];文教资料;2009年13期

6 刘秋颖;苏彦捷;;本科新生的职业/主修专业认同:人格与决策的角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马喜亭;李冉;邓丽芳;;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9 丁道群;张卓业;;人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进化的观点[J];心理研究;2009年06期

10 康健;;“人格怪僻”解析(一)[J];生活与健康;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秋;;重要他人对自我影响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2 张玉芬;;浅谈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李玲;;浅谈如何促进幼儿主动学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4 于智博;;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耿拔群;曾庆琪;;论性心理咨询的人本体及其文化本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军;;如何重视和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源泉;;德国之信息自决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周勇;王存宽;;近代科学课程及其开发范式批判[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玉芬;;浅谈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杨渊;樊海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冈市实验小学 黄元华;创和谐家庭环境 让孩子健康成长[N];黄冈日报;2011年

2 练洪洋;教改试点不宜回避高考改革[N];广州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周红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N];西藏日报(汉);2011年

4 本报记者 郝卫江;幼儿教育亟待“回归童年”?[N];中国妇女报;2010年

5 江西省广丰中学 马志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行为变化[N];学知报;2010年

6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初级中学 张凤云;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N];学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梁建刚;明天,你是否送孩子去留学[N];解放日报;2010年

8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傅宁;谁是孩子的家庭教师:父亲还是母亲[N];中国妇女报;2010年

9 记者 靳丹珠;打开“心窗”给心灵通通风[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郝卫江;幼儿教育亟待“回归童年”?[N];中国妇女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爱霞;专业社会化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冬梅;行政人格及其塑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琨;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特点及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商春艳;上海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一卉;音乐团体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赵文娜;城市啃老族的社会学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6 王蕊;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余会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防范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陈莉;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文化动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蔡e,

本文编号:1103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03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